Gap在华的每一步棋都很谨慎 中国总裁将离职
对于近期高管的调整,Gap方面对记者表示,GlennMurphy是因为从Gap集团退休而离开。继任者ArtPeck在2011-2012年期间担任Gap盖璞品牌北美总裁,为品牌清理了多余库存及升级门店,并参与了对运动瑜伽品牌Athleta和奢侈品零售商Intermix的收购。
高管变动
最近几天,柯伟杰很忙,他不停奔波于中国和美国总部之间进行工作交接。
一方面,他需要尽快将目前中国区的工作交给其继任者Abinta Malik。同时,还要在美国尽快熟悉Gap品牌在全球的业务,为其12月19日的新职务——Gap品牌全球总裁做足功课。彼时,柯伟杰将结束其作为Gap中国区总裁的三年任期。
此外,Gap集团将在明年初迎来更高级别领导的人事变动。据了解,2015年2月1日,集团现任主席兼首席执行官Glenn Murphy将离职,接替他的是现任增长、创新及数字部门总裁的Art Peck。
这样高级别的人事变动很自然地与Gap集团的业绩相关联。据11月份公布的三季报显示,今年三季度Gap集团整体同店销售同比下跌2%,其中Gap品牌跌5%,Old Navy录得1%的增长,比二季度4%大幅放缓,Banana Republic持平。Gap三季度整体销售总计39.7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39.76亿美元轻微下跌,不及市场预期的40.4亿美元。
“这样的轻微下跌不会是高层人事变动的原因。”曾在Gap工作过多年的王竹(化名)对新金融记者说。曾在多家美国公司任职的他表示,通常情况下美国公司的高管任职有两种情况,一般是3年左右的任期,另一种是直接和业绩挂钩,如果任期之内业绩下滑很明显,则会重新作出调整。
“Gap此次的调整应该属于前者,也是符合公司一直以来很谨慎的原则,不会因为短期小幅度的业绩下滑就进行大规模人事变动。”
虽然Gap三季度的销售有小幅下滑,但其净利润却实现了4.2%的增长,从去年同期3.37亿美元增加至3.51亿美元。
而2007年7月开始担任首席执行官的Glenn Murphy在位期间已经带领Gap集团市值上升近2倍,净利润增长54%。
对于近期高管的调整,Gap方面对新金融记者表示,Glenn Murphy是因为从Gap集团退休而离开。继任者Art Peck在2011-2012年期间担任Gap盖璞品牌北美总裁,为品牌清理了多余库存及升级门店,并参与了对运动瑜伽品牌Athleta和奢侈品零售商Intermix的收购。
王竹认为,目前Gap旗下Gap、Old Navy、Banana Republic三个品牌都是自有品牌,发展得比较稳定持久,而Peck参与了Athleta和Intermix的收购,对公司整体发展有很大益处。
同时,Peck正是看到Gap在大中华区的出色表现,才主导将Gap品牌全球业务交给柯伟杰。“我相信在他的带领下,Gap品牌在全球的发展一定能取得同样的成功。”Peck表示。
从2010年进入中国市场,截至今年11月8日首家进驻广州的Gap门店开幕,品牌在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共25个城市的门店数量超过100家,被认为是该品牌在中国发展的一大里程碑。
旗下品牌Old Navy在今年3月刚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已经覆盖上海、无锡、苏州、深圳,并于12月入驻北京。届时,Old Navy品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5个城市开设了7家门店。
与更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欧洲快时尚品牌相比,Gap在华的扩张速度不算慢。“但以Gap的实力来说,100家店肯定不算多,这与其一贯的谨慎策略有关。”一位熟悉Gap的人士对新金融记者分析。在他看来,不像国内一些品牌动不动就开几千家店,重数量不重质量,“Gap懂得控制自己的开店节奏,谋定而后动。”
后来者
虽然在有关Gap的战略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描述,“中国已经成为Gap集团增长策略的重要部分,”但相比其他时尚服装品牌,其入华时间却慢了半拍。
1969年诞生于旧金山的Gap,曾经以最短的时间占领了美国休闲服品牌市场,实现了最大程度的扩张。流行天后麦当娜、中产偶像莎拉-杰西卡-帕克都曾为其代言,连莱温斯基那件著名的蓝裙子也来源于Gap。
“就像优衣库的摇粒绒产品在日本风靡一时一样,当年Gap一款经典的卫衣在整个美国流行,甚至可以说人手一件。”上述熟悉Gap的人士说。
Gap曾是世界上做得最大的服装品牌之一,甚至成为服装平价化的成功代表。但到了2007年左右,“旗下Gap、Old Navy和Banana Republic由于相互间定位的问题没有处理好,使得整个品牌定位很模糊。加上欧洲一些品牌更具冲击性的款式,Gap的市场开始受到影响。”
于是,2008年一季度Gap集团营业收入首次被西班牙快时尚品牌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反超。那之后,Gap开始将重心转向海外市场。2008年10月17日,Gap集团宣布对市场策略进行调整改变。“日后会将Gap和Banana Republic品牌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海外事业的拓展上,除此之外还将致力于网络方面的运营。”
在亚洲市场,Gap选择先进入韩国和日本。虽然Gap有很多产品都是“made in China”的,而且“大概2005-2006年的时候,国内某些商场里有过Gap的专柜,但都是特许经营的形式销售,地方很小,没太长时间就关了。”前述人士说。
公开资料显示,为了寻找新的国际商机以缓解在本土市场的低迷,Gap本计划2009年就在中国开设专卖店。Glenn Murphy曾告诉投资者想在中国开店的原因,是他到北京和上海旅行时,发现市场上有欧洲的H&M和ZARA、日本的优衣库(Uniqlo),却没有美国的服装品牌。
但直到2010年Gap在北京和上海开出专卖店,其零售业务才算真正入华。彼时,一线城市的服装市场上,2006年进入中国的ZARA,2007年进入的H&M已经开始大展拳脚,并掀起了中国第一波时尚热潮。
“Gap进来的时候已经晚了,更何况它的产品并没有ZARA和H&M快,这对它的挑战尤其大。”前述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ZARA还是H&M,它们都来自欧洲国家。而这些国家本身都不大,国内的市场空间非常有限,必须走出去才能有影响力。反过来看美国,“整个的消费情况和中国类似,地大人多,光美国市场就够Gap扩张一阵子了。”该人士表示,这也是为什么从诞生后Gap集团的国际市场销售占比一直不高的原因。
时任Gap中国区总裁杨得铭也曾坦承,“我们不可能在美国再开1000家店了,新的空间肯定在北美以外。”他还坚持认为,2010年如果还不进入中国市场那肯定是错误的,但并没有“来晚了”一说。
其实,无论晚与不晚,Gap已经在中国走过了4个年头。庆幸的是,面对已经被对手占领的市场,它并未急于改变自身的定位和调性,而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自己的节奏走。
王竹用“稳健”来形容Gap在华的发展,“据我了解,这些年在大中华区的业绩一直很平稳,没有大起大落,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源于Gap对某些东西的坚守。”
谨慎前行
当典型的美式时尚代表Gap在中国市场遭遇欧洲快时尚的时候,它的选择是不模仿,不趋同。用前述人士的话来说,“Gap实际上是蛮有自己态度的品牌。” 近两年来,服装流行的趋势基本上被ZARA、H&M这样的欧洲快时尚所左右,甚至这二者在中国已经变成口碑性质的品牌,成为很多服装企业学习的对象。而Gap从产品设计上并未人云亦云地朝着ZARA、H&M的方向去走,还是坚持用最简单舒适的方式来做自己的牛仔裤、卡其裤、T恤等这样休闲随意风格的服装。
在前述业内人士看来,Gap现在的产品的确与主流有些距离,但“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调性,Gap就坚持得很好。”当你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其他品牌在跟随欧洲流行,“都在做紧身的、短裆、低腰牛仔裤,而Gap的美式休闲仍把宽大舒服放在首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创始人Doris和Don Fisher在创造Gap品牌时候的初衷:让人们可以方便地找到一条真正合身的牛仔裤。
王竹的印象中,Gap在产品上一直都坚持这个理念,“合身、舒适是其最重要的追求,而不是看上去流行、时尚的低腰裤。”前述了解Gap的人士也承认,美式牛仔裤的版型要比欧式的好很多,舒服很多。
他相信在未来,随着大家慢慢地意识到“穿衣服是要做自己,让自己觉得舒服,而非简单地追逐流行的时候,时尚的概念可能被改变,或者是一种流行的回归,到那个时候再看Gap现在的坚守是不是有意义。”
另外,该人士还表示,“在快速反应方面,ZARA是15天,H&M是21天,而Gap是90天,它也从未强调过要变成反应更快、多款少量的品牌。”
在终端门店业态呈现方面,Gap大部分门店都在走集成式大店的道路。由于Gap提供的产品系列早已从最初的牛仔裤扩大到男装、女装、童装、宝宝装甚至孕妇装以及配饰和个人护理用品等方面,所以其单店面积大多在1000+平方米,希望成为“一个面向全家人的服装超市”。
据王竹介绍,这种经营方式在Gap由来已久。“起初Gap会觉得获得一个客户的成本很高,所以就考虑如何增加客户购买的深度。”但多位受访的消费者都对新金融记者表示,不太会在一个品牌店把一家人的衣服都买了,还是会有所选择。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可能会让消费者觉得品牌形象模糊。
然而,实际情况是越来越多的品牌都在走大店集成店的模式,对此业界尚未有明确的观点。但Gap一直坚持这么做,“希望把产品做全。”他说。
此外,在入华品牌的选择方面,Gap也有自己的一套。斯密街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巴顿(James Button)曾公开表示,Old Navy如果入华会遇到很多对手。
的确,类似美邦、森马这样休闲服饰品牌和近两年转型时尚的晋江系运动品牌,都会成为其对手。在巴顿看来,中高端品牌Banana Republic则有可能实现更高的利润率。但最终Gap还是决定先将Old Navy引入中国市场,因为柯伟杰认为这样做“难度最小,机遇最大”。
下一步Banana Republic何时入华,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Gap在华的每一步棋都很谨慎。”
前述熟悉Gap的人士表示,目前Gap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存在致命伤,只是因为大的市场环境变了,短期内可能受到挑战,“除非大环境一直持续到不适合它发展,否则对它来说不会有太大问题。现在这样坚持,当有一天美式休闲回归的时候,它的机会就来了。”
时尚品牌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掌握每日最新资讯
编辑:alusha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