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资讯正文

王振滔的“鸡蛋碰石头” 奥康掀起反倾销冲击波

 即将过去的2012年又是一个需要直面很多真相的时刻。在一波又一波反倾销、反补贴的灾难性新闻中,中国企业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当下及未来?

      2010年3月,作为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奥康)董事长的王振滔需要做出一个艰难决定:究竟该不该向欧盟高等法院提起上诉? 

  应该无须赘述这意味着什么。自2006年10月,欧盟正式对中国和越南产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以来,奥康和其他四家国内制鞋企业虽据理力争,但欧盟初级法院还是宣布中国鞋企一审败诉。

      毫无疑问,如果再次败诉,中国鞋企就会失去欧洲市场。需要提醒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制鞋业发展迅速,目前鞋类产品产量、出口均居世界第一。而欧盟是中国制鞋企业主要出口区。 

  决策的难度还在于,在一审败诉的情况下,整个中国制鞋企业已无人再有信心与欧盟抗衡了。作为民营企业的奥康若单兵作战,结局可以想象。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1年来,国外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案件数不胜数,而中国针对美国、欧盟等成员国对中国采取的贸易措施累计主动起诉了11起案件。 

  义利之辨后,王振滔最终决定单独与欧盟再来次“鸡蛋碰石头”。 

  两年过去了,无论当时王振滔出于何种目的打这场官司已不再重要,他做到了一个让国内大多数企业都难以企及的事情——赢得与欧盟官司的彻底胜利。即便当时有人说他比较傻,但王振滔没有忘记有一个高于官司本身的意义存在,赢得中国企业的尊严。 

  即将过去的2012年又是一个需要直面很多真相的时刻。在一波又一波反倾销、反补贴的灾难性新闻中,中国企业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当下及未来? 

  此时,王振滔的心态已迥异于从前。他告诉记者:“做鞋的都能打赢‘双反’官司,其他行业呢?”他认为,奥康胜利的最大收效是,提振了中国企业打赢“双反”官司的信心。 

  CEI:赢得这场与欧盟的反倾销官司是否感到意外? 

  王振滔:还是相当意外的。彼时在我们想象当中,与欧盟这场官司可能有三种结果:赢、输或者是不了了之。从某种意义来讲,现在的结果就是不了了之了。因为基本上在两年之前,欧盟已经停止征收中国鞋企16.5%的税了。 

  欧盟要维护自身的形象,他们的压力也很大。欧盟的司法程序比中国要慢得多。因为从这个官司起诉到出结果,已有六年多时间了。这是一个很漫长的时间。对我个人而言,我已经从年青人变成了中年人。 

  CEI:假如败诉,中国鞋企将会失去欧洲市场? 

  王振滔:实事求是地说,最初一听到欧盟这个名称,感觉太大了,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一个国家或者哪个协会。而且我们是民营企业,与欧盟去打官司似乎很不靠谱。 

  但打官司当然要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没有利益我去做这个干什么?在奥康出口总量中,欧盟市场占了70%左右。此外,我们把这一场反倾销当作一次学习,以后中国企业肯定要不断走出去,总回避不是个办法。必须了解这种游戏规则。说白了,输了也是赢,赢了更是赢。反正当初钱已经花了。 

  当然对于我个人来讲,很重要一点是屁股决定脑袋。因为我是政协温州市委员会副主席、温州鞋革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帽子多了责任自然也就多了。况且,我的性格属于宁愿被打死也不能被吓死的那种。 

  CEI:为什么在一审败诉的情况下还要再次提起诉讼?其他国内企业是因为诉讼费而放弃这个权利? 

  王振滔:至于其他企业放弃诉讼倒并不是因为诉讼费的问题。他们是觉得一审已经判输了,二审胜诉希望几乎为零。换句话说,50万欧元的诉讼费是扔到水里去了,而且很多人都不想在这上面旷日持久地牵扯精力。 

  但这就像游泳比赛,我们游到中间的话,是继续还是退回去?答案肯定是拼命游过去。 

  CEI: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到现在国内企业主动起诉“双反”案件有11起,但这个数字与数不胜数的国外对中国的“双反”调查数量形成了鲜明对比。 

  王振滔:外国政府最关注的问题是本国的就业问题。我们的产品冲击了他们的市场,必然会对他们的企业造成很大影响,失业率就会上升。此外,这样的冲击会让一些国家的很多老品牌消失,这些国家的税收也成问题。所以,国外的抵制是必然的。 

  从中国企业角度来说,我们并没有破坏游戏规则。如果说每次被起诉,每个企业家都能组团开战,不管赢输都积极应对的话,老外也不会滥用贸易保护制度,滥用游戏规则,起诉你,输了就“咔嚓”。 

  CEI:奥康反倾销模式可以复制到其他行业? 

  王振滔:当然可以。前提是要选择好团队,就是协会支持。其次,需要一个好的律师团,这是最重要的。再次,不能有个人英雄主义,需要抱团作战。当然,抱团这方面还有一个括号,坚持坚持再坚持。 

  需要说明的是,单个企业去打“双反”官司确实很难,力单势薄。另外,协会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欧盟在上海有一些协会,每年可以先通过这些会议去和欧盟的高层进行沟通。中国的皮革协会也可以在欧盟、北美等大的地方设立一个办事处。中国企业最终还是要走出去的,可以通过协会迅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更快地融入到当地社会。不过,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把内功练好。 

  CEI:你的意思是中国企业要做好自己的品牌? 

  王振滔:首先,我们希望中国的企业以后不是产品走出去,而是品牌走出去。真正成为一个品牌制造商,而不是只卖几双鞋子。其次,就是真正做到管理走出去,实现国际化管理。我们现在很多民企用的管理方法是本土的方法。 

  CEI:综合历年来的“双反”案件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在全球经济低迷时,往往是国外对中国“双反”调查的高峰。 

  王振滔:很对。中国经济这几年增长很快,而欧洲国家增长速度明显要慢一些,再加之全球经济危机,所以这时就对我们实行反倾销。 

  需要注意的是,欧洲国家的工资上涨慢,但中国一年工资增长在1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20%。虽然,中国工人工资的基数很小,但是幅度很大,四年可以翻番。这样一来,劳动力成本很高,以前欧洲反倾销会想到,中国企业成本低、政府还有补贴,但他们现在会发现中国企业的成本其实也很高,而皮鞋行业是完全市场化的,所以,即便打官司,他们的证据也站不住脚。 

  CEI:类似的官司会不会再出现? 

  王振滔:这次与欧盟的官司赢了不代表其他国家就不对中国鞋企进行反倾销调查了。我敢肯定,类似的官司少不了。 

  事实上,有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情结很严重。中国鞋企占领他们的市场,他们就担心失业率会大幅上升。像意大利、西班牙对于这种传统行业是很重视的。欧盟加入WTO比我们早,有些规则已经玩透了。他们可以随便去找个漏洞去起诉,这很容易的,但是很多东西完全可以建立在相互的信任之上。比如让欧盟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协会与我们的协会进行沟通。说句不好听的,现在欧洲用起诉的方式是很不客气的。这是给你一巴掌啊! 

  从某种意义来讲,中国市场是块红烧肉。13亿人口,每年递增百分之七八,这显然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按照世界平均水平,一个人每年买7到9双鞋子,中国人平均每年只买两双。这里面潜力巨大。所以,欧盟如果总搞这些反倾销的话,下次他们要进入中国,中国也可以进行反倾销。如果下次再遇到这个事情,我们肯定会第一时间站出来。


时尚品牌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掌握每日最新资讯

作者/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