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从巅峰走向“疯癫”
李宁品牌可能遭遇到了体育用品行业所遭遇到的所有问题。
公司高管离职、库存积压、盈利预警、股价下跌、向房地产转型受疑。
在一片质疑声中,李宁惨淡经营,却未能摆脱泥淖。
看看它去年糟糕的成绩吧:财报显示,李宁去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9.29亿元,较上年减少近5亿元;股价在去年一年缩水超过60%,生产成本却未得到有效控制,经销费用和行政开支合计较上年增长3%至32.23亿元。
无论如何,这都不像那个曾经扬言“将突破的年销售额百亿大关”的体育用品“一哥”。细数“一哥”蜕变的道路,令人不无唏嘘。这几年,李宁品牌一方面诞生、成长于本土,另一方面又要打破本土的拘束成为一个世界级品牌。这绝非一件轻松的事情。
在经济向好的年景,比如2010年之前,受益于经济发展,李宁公司保持高速增长。回顾2008年成功的奥运营销,李宁手握火炬环绕奥运开幕现场的场景,仍让不少国人历历在目。彼时,这个品牌也开始从巅峰都向了疯癫。
在前有敌寇,后有追兵的竞争语境下,它不得不疯癫。一方面,这几年,在国内体育用品份额的排行在被耐克赶超之后,李宁又落后于阿迪达斯。
回光返照的品牌,虽然通过2008年奥运会扳回一局,但是在行业发展陷入瓶颈之时,耐克和阿迪达斯却没有国内体育用品品牌面临的负累。凭借强势品牌力雄踞一、二线城市,让这两个国际“大鳄”不失时机向更偏远的三、四线城市延伸渠道。
另一方面,来自泉州的体育品牌合纵对抗李宁。曾有安踏公司人士透露,“泉州品牌的最大的比较优势来自于罕见的完整产业链,成本优势、产品性价比、渠道控制力都不比李宁差”。
在内忧外困的格局下,李宁在去年虽然营业收入规模依然是本土体育品牌中首位。但净利润却不及泉州品牌匹克的一半,而这一数据与安踏对比,则更是惨得可怜,因为去年安踏的净利润是李宁的4.48倍。
使劲浑身解数的李宁,在库存、资金周转时效、主业发展等方面,都已经不具备“一哥”的绝对优势。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市场为什么会相信李宁真的会进军房地产行业。尽管这方面,遭到了李宁本人的矢口否认。
但该事件的真实意义在于,部分悲观者眼中,李宁也许已从巅峰状态蜕变到了“疯癫”状态。
时尚品牌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掌握每日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