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圈子零售业贴子

好坏品牌的距离是坚持

0 海绵宝宝和派大星

      曾经一度让公众爱得“死去活来”的专车业务,走到了生存的十字路口。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持续施压,让各大专车品牌发展得提心吊胆。更重要的是,专车品牌自己的发展似乎也遇到了瓶颈。

  作为互联网品牌,专车是共享经济的代表:便捷的商业模式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凭借于此,专车一度大有将出租车“赶尽杀绝”的态势。专车模式成长期间,众多地区都出现过出租车抗议事件。

  不过,好景不长。持续的烧钱终究非长久之策。没有了初期的疯狂补贴作为支撑,专车平台显现出了颓势。同时,行业同质化竞争也加速了专车品牌的内耗。

  为了对抗洋品牌Uber的入侵,滴滴上马了价格更低的快车业务。这项业务的出台,让具备良好口碑的滴滴有些烦恼。由于价格只相当于专车业务的一半,品牌不可能像专车那样进行大额补贴,少了补贴的司机热情不高。这直接导致消费者叫快车的成功率大大降低。在用户体验层面,快车虽然价格便宜,但却难言是个成功产品。

  不可否认,从目前专车行业的发展态势看,消费者选择的大多不是品牌,而是补贴带来的实惠。可以预见,某巨头如果也烧钱加入专车行业,现有行业大佬的市场份额势必被瓜分。其实,对于品牌而言,好品牌和差品牌并不是一时质量的好坏高低,而是在于长久的坚持。以奢侈品牌为例,尽管外界对其价格远超成本的产品非议不断,但这阻挡不了这些品牌的发展脚步:受众仍然巨大。

  在笔者看来,奢侈品牌和一般品牌的差距在于品牌价值,这体现在对品牌和产品质量的坚持上。不管是在战火纷飞的时代,还是在和平祥和的时期,这些高端品牌都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反观那些昙花一现的品牌,大多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水准,但时间段大多不长。历史悠久的优质品牌案例,或许能给互联网品牌一些启示。

按投票排序按时间排序0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