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东:互联网转型是技术叠加
0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虽然只多了一个符号,但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在传统企业里都燃起了熊熊大火。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在“2015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明确提出“互联网时代,企业都需要发烧精神”。
如今全社会都在谈“互联网+”,无论传统实体企业还是传统互联网企业都在做O2O转型。在张近东看来,实体企业无需害怕,归根到底互联网转型只是一次互联网技术的叠加升级,并不会改变企业的经营本质。这就像苏宁从专业零售到综合连锁零售,到现在的互联网零售,零售的本质从来都没变过一样。
张近东介绍,在“+互联网”时代,苏宁一是采取“平台方面+渠道”,苏宁先后上线了苏宁易购,开发了PC端和移动端,并通过收购PPTV,进入TV端。二是采取“+商品”,不仅要把线下的商品搬到网上,还要进一步开拓适应互联网平台的品牌和品类。过去受限于空间,门店的SKU数最多也就几万个。如今借助互联技术,苏宁已经建立了家电、3C、超市等不同消费特性产品的全面组合,SKU总数已经超过1000万。三是采取“+服务”,苏宁不仅重新构建了线上的运营服务,还打造了企业核心的金融云、数据云和物流云。在运营方面苏宁通过众筹、预售、闪拍、大聚惠、闪购等产品,覆盖了商品的全生命周期。
苏宁“+互联网”的第一步在2013年底就已经基本完成。从2014年开始,苏宁进入“两步走”的第二步,也就是苏宁的“互联网+零售”阶段。在“互联网+零售”阶段,苏宁通过打通线下、打破商品局限、增加服务场景方式诠释“互联网+”概念。
张近东表示,具体而言,一是通过“互联网+线下”渠道丰富实体店的商业形态和品类业态。“互联网时代的渠道就是与用户的触点。让互联网平台在线下以不同的形式与用户接触,如云店、易购服务站、体验区等。”二是通过“互联网+商品”,突破门店品类展示数量、陈列方式的局限。互联网的虚拟展示、模拟穿戴和情景搭配,能够更好地实现人和机器、人和商品的互动,以及商品和应用场景的交互。三是“互联网+服务”,苏宁认为移动支付、场景互联、社交服务将成为线下O2O的三大方向。
在张近东看来,无论是前期的“+互联网”,还是后期的“互联网+”,苏宁在这六年的互联网实践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向O2O零售迭代不只是做个网站、做个App那么简单。O2O一定是要围绕用户、商品和场景,通过数据服务实现线上线下的融会贯通,实现由内而外的互联网化,从而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的购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