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圈子海澜之家贴子

男装品牌海澜之家“粉饰”数字? 被疑猛开店凑数量

0 小叉一把

  与零售服装业整体低迷不同,海澜之家一反常态逆市增长。海澜之家上市后交出的第一份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5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1.53%;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28亿元,同期增长82.79%。不但如此,海澜之家在上半年就增加店铺277家。海澜之家成功上市并保持疯狂开店,不禁让人想起与其同期崛起但已倒闭的ITAT。两家通过与供应商捆绑、借助加盟快速开店、鲜有顾客的企业,在风光过后,还能留下什么。

  销售额虚高

  海澜之家在上市后交出的第一份半年报,让被关店潮笼罩、库存高的服装业看到一丝曙光。截至今年上半年,七匹狼营业额约为10.23亿元,同比下降28.07%;探路者营业额约为6.22亿元,同比下降21.10%;即使发展态势相对良好的卡宾,同比2013年上半年也仅增长28%。然而,海澜之家却一扫阴霾逆市增长,不但同期增长82.79%,仅上半年就增加277家门店,总数已达3164家。

  海蓝之家把逆市增长归功于抓住了资产重组的重要发展时机,通过加盟店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不断增设新店提升门店覆盖率和渗透率,实现了门店统一形象和快速扩张,因而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虽然营收达到56.83亿元、净利润为12.28亿元,但海澜之家今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为2.78亿元,仅占营收比例的4.89%。

  对此,有业内人士猜测,经销商或加盟店没有完全售出的商品,海澜之家是否会直接将其作为销售入账?假如真的如此,那么下半年海澜之家是否还会有如此光鲜的增长趋势则不得而知。海澜之家相关负责人并未对此问题做出解释。

  猛开店凑数

  海澜之家半年277家的开店速度远超过业内平均开店的速度,如此快速的扩张让人不得不怀疑海澜之家有开店凑数的嫌疑。

  和直营店一样,不论是供应商还是加盟店,海澜之家对整个流程都统一管理,与合作伙伴固定的分成比例、透明的合作模式,有利于海澜之家低成本与低风险扩张。

  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加盟方式并不普遍。便利店“711”在管理模式上更加严格,除了对加盟资金和店铺基本情况包括选址、规模等方面有要求外,对人员配备上也有严格的指标。除了必备的专职经营负责人,对申请者以及履行辅助者的学历、年龄等都有规定。记者调查发现,除了要求投资者有一定的加盟资金外,海澜之家对其他均没有任何要求。

  虽然业内不少人士看好海澜之家加盟店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且统一管理的经营模式,但是也有人指出,海澜之家只一味地扩张店铺来扩大自己经营范围,并未在自身产品上下功夫,没有品牌灵魂,缺乏功能性、个性化的产品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海澜之家的经营模式存在一定问题,现在这种逆市而上的现象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记者走访几家海澜之家店铺发现,海蓝之家的确存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象,店铺规模不大,仅有极少的销售人员,并且对店内的经营状况也一无所知,客流量十分有限。海澜之家逆袭的背后,被质疑只是利用加盟商的经营模式急速扩张,粉饰自己的店铺增长数据,但在销售方面并没有那么光鲜。

  与海澜之家模式类似的ITAT将商业地产商的回报与销售额挂勾,服装经销商零租金,三者的分成依靠服装销售额。这样的商业模式初期虽然克服了ITAT高店租及库存的两大风险,服装经销商也没有进场费,但被商业地产商安排的却是地理位置不好的门店。再加上产品没有竞争力,ITAT很多连锁店营业员比顾客还多。营业额上不去,地产商、服装商及ITAT都不能得到好的分成,这时ITAT只有做假账虚构营业额“弥补”地产商的店租损失。最终,被粉饰的数字因资金链断裂而大白于天下,ITAT被大量供应商追债,最终破产。

  转嫁风险

  如此可观的盈利状况,仅靠猛增店铺难以维继。为了降低自身所承担的风险,海澜之家也试图把部分风险转嫁到加盟商或者供应商身上。

  为了保证加盟店的利益,海澜之家要求供应商承诺100%退货,但是海澜之家只对上游部分供应商采用了先拿货、后结款的方式。而对其他供应商来说,假设某批商品在A市滞销,会立刻调到B市,将库存等商业风险转移到了供应链上游,可一旦商品出现滞销、当季商品售后退还的情况,将由加盟商用自有资金去承担风险。

  据业内资深服装专家透露,海澜之家只给加盟商部分固定的分成比例,销售情况较好的店铺,一旦销售额超过双方所约定的限额,超出限额的分配比例并不固定,大部分由海澜之家所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海澜之家的营业利润,且降低了自身风险,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加盟商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据业界人士观察,海澜之家存在一个十分特殊的情况,实行全国价格统一制。无论是在季初还是季末或者节假日等特殊日子,海澜之家从来没有打折的活动出现,虽然有品牌方对此现象做担保,但是这种现象违背了商品的生命周期,也不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这也相应反映出海澜之家内部信息系统其实并不健全,无法根据市场迅速做出反应,一旦商品滞销仍然要供应商来承担风险。

  对于上述情况,记者多次试图采访海澜之家相关负责人询问具体情况,均未果。

按投票排序按时间排序0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