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豆浆扩张谋变
0 kaily pai在进入内地经营的第13年,永和豆浆决心做一些改变。
首先是在开店的速度上。永和豆浆董事长林炳生介绍,过去13年,永和豆浆在大陆开了380家店,而在未来3年,这个数字将增至1000家。另一项重要转型是永和豆浆向大豆产业链上游的拓展,计划在黑龙江投资3亿元建立有机大豆产业园,通过对豆浆产业链上种、产两个环节的控制,利用豆浆粉这个产品,发展其连锁业态之外的商超渠道。
“千店计划”
同很多受商标困扰的品牌一样,永和豆浆开店提速的直接动因,来自于仿冒者在市场上的竞逐。“如果我们再不加快开店速度,一些山寨‘永和’在规模上就要超过我们了。”林炳生说,现在市场上模仿“永和”的店,大大小小已经有千家。
以前,永和豆浆在内地重点发展的是华东、华北和华南市场。2009年以来,先后在重庆和西安成立了分公司,拓展西南和西北市场。目前永和豆浆的380家店中,直营与加盟的比例约为1∶9,未来将重点提高直营店的比例。
“千店计划”提出后,对于门店的选址,永和豆浆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以前永和豆浆的门店多开在商场,未来公司将允许加盟店开到居民区。
林炳生解释,这一调整主要是因为,目前在很多城市,好的商铺已经是“一铺难求”。此外,永和豆浆近期打造的中央厨房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已经足够支持公司将半成品的原料配送到开在居民小区的门店里。
在对门店数量做加法的同时,永和豆浆加强了加盟店体系营运系统和督导系统,剔除一部分不符合公司新的运营体系的加盟店。
在营运和督导方面,林炳生引入了一些有西式快餐经验的管理人员,在中央厨房模式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系列的门店营运要求,如产品更加标准化,新的出餐流程要求顾客点餐后5分钟内做到快速出餐,减少与麦当劳等西式餐饮连锁在出餐时间上的差距。
中央厨房
永和豆浆的连锁体系中,加盟商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有很多加盟商对林炳生的做法提出了质疑。
对于加盟店而言,一个很大的转变是,在中央厨房体系之前,加盟商只要按照永和豆浆产品制作流程,可自行采购原料。在建立中央厨房后,永和豆浆要求加盟商直接采购其半成品。这一改变的好处是增加了产品的标准化,加强了公司对加盟店的控制,但很多加盟商认为这是公司削弱加盟店利润空间的举措。
林炳生对执行这一模式的决心很大,他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如果加盟店达不到公司的这个要求,公司将直接剔除其加盟资格。“剔除资格后他愿意做豆浆还可以做,但不允许再用永和的招牌”。
他认为,只有基于中央厨房模式,永和豆浆的千店计划、产品标准化和快速出餐的模式才能得以推行。
林炳生给记者算了笔经济账:使用公司提供的半成品原料后,加盟商的厨房面积可以缩减,以前公司要求加盟店要有200平方米的面积,现在的要求是150平方米。按照5元/平方米的月租金来算,加盟商每店每个月的租金成本可降低7500元,这在很大程度上可抵消加盟商在采购上的损失。
目前在上海、天津和深圳,永和豆浆的中央厨房体系均已建成,可分别覆盖其华东、华北和华南的加盟体系。对于西南和西北市场,永和豆浆拟以引入原料和物流合作方的形式,加强对加盟体系的控制。
进军上游
8月23日,在上海举行的两岸连锁加盟品牌展上,永和豆浆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官员进行了现场签约,计划未来投入3亿元在该市建立集旅游和大豆种植、加工等多种功能的有机大豆产业园。
永和豆浆挺进上游,是受2008年乳业三聚氰胺事件的启发。林炳生认为,如果公司的采购一直受制于人,一方面采购成本上不能保持稳定,另一方面一旦在某个公司不可控的环节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对一个分布全国的连锁品牌而言,影响可能是致命的。
林炳生目标里的“豆浆帝国”,是集豆浆种、产、销为一体的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商业体系。产品的销售通路上,其分布在全国的连锁体系将负责销售豆浆产品,而其通过大豆产业园生产的豆浆粉产品,已经像普通的消费品一样进入全国的商超渠道。
他对有机大豆产业园的定位,却非种、产这么单一。在建立工业园的同时,永和豆浆还将在该处建立度假村和豆浆博物馆,度假村的功能是吸引前去滑雪和旅游的游客,为产业园提供一个新的赢利渠道。豆浆博物馆则为提升公司的品牌力,该处既可以给加盟商、消费者提供参观,也可以为企业培训管理人才。
“比如说,光琢磨中国以前用来磨豆浆的石磨就很有意思。石磨圆圆的,像极了中国人的处事方式和性格,不是吗?”说到豆浆时,林炳生总会显得很兴奋。 (本文来源:中国经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