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的库存解决之道
0 duoduo0不久前,《服装时报》记者采访了一名了业内资深人士,谈到了许多现今服装行业存在的问题与诟病。她认为,近些年库存迅速膨胀的现象尤其明显,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品牌的正常运作,“中国服装品牌应该学习ZARA解决库存问题的手段。”
简单装修是王道
如今,中国服装行业已进入名副其实的高成本时代,原材料、人力、物流等价格都在不断攀升,未来发展存在多种隐忧,其中服装库存更是令人无法忽视。针对库存问题,北京俊思伊卓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朝晖认为,装修成本过高也是形成库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连锁店铺操作承租后第一个环节上,装修费用占单店总投资的10%以上。”黄朝晖对《服装时报》记者坦言,店铺装修如今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投资环节。虽然近年来开始在终端零售店铺装修普及日益提高和专业视觉传播的支撑下,代理商和加盟商们能够接受品牌的终端高额装修费用,也能够投入这笔费用并认可获益,但在店铺投资上就出现了矫枉过正、超过标准的装修费用的现象。“这些费用通常都暗含在服装的价格中,需要消费者去买单,服装价格虚高问题导致了库存问题进一步的恶化。”
据记者了解,从国内目前一级市场的零售店铺装修标准来看,在商场中经营的高端品牌的装修费用高达2200元~2600元/平方米。在店铺装修前期支出这么大的费用,还要准确还原道具、货架等一系列品牌标准和视觉传达定位的特定费用投资,这就需要代理商和加盟商除去硬件装修投资外,还要花去各种软件装饰费用。而这笔费用是没办法节约的,而且在日益增长,必须精打细算。
“国内服装店铺装修很容易出问题,店铺使用一年后,就开始频繁地维修,花费的精力财力非常多,这点国外很多品牌做得就很好,利用成本相对低廉的再生材料来做装修,效果简洁大气,不输于高投资装修包装下的品牌。”黄朝晖说道。
另有业内人士透露,像ZARA或IT这样的品牌装修费用在300~500元/平方米,大大低于国内品牌的平均价格。ZARA从削减渠道费用入手,减少店面装修和入驻大型商场费用,降低衣服价格,增加衣服款式,这种模式值得借鉴。
加快的供应链
去年第三季度末,美特斯邦威库存已达21.99亿元,较半年报时的17.5亿元,增长了近25.66%。森马服饰存货较年初增加了31.28%。与中国服装企业库存高企相对的是,ZARA库存压力相对较小。
国内品牌和ZARA这种国际品牌差距在哪里呢?
银泰网首席运营总监林琛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企业最大的问题是很多品牌把货卖到渠道里就以为把货卖出去了,其实并没有把货卖到消费者手中。在订货会的时候品牌商已经收了加盟商的定金和订单,汇总订单再返回给供应链生产。这种模式对品牌商本身是没有库存风险的,但如果加盟商卖不出去,他们下一年下订单会很谨慎。黄朝晖同样认为,品牌市场的不成熟是造成库存的另一主要原因。
业内人士建议国内传统的服装企业,首先要以销售为导向,而且这个销售的对象一定是终端消费者而非订货会,“现在很多品牌公司根本不知道渠道上的销售状况,它的财务报表只看到订货会的销售状况。”
其次,提供快速的供应链也是尤为重要的。ZARA模式可以做到最短的时间内,把握终端的销售状况,这才是快速供应链的源头。数据统计,ZARA的供应链平均需要10~15天,大多数服装企业需要6~9个月甚至更久;ZARA每年库存周转达到12次左右,其他运作一流的服装企业也只能达到3~4次,而国内大多数服装企业是0.8~1.2次。
ZARA采用了“延迟生产策略”。季前可能只生产15%,季中可能生产40%~50%,而其他企业是季前可能生产40%~50%,季中可能生产20%左右。ZARA的供应和需求匹配得比较接近,所以剩余控制得较低。但对供应链要求高,能否很快生产出这么多的量,对生产管理、对工人、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很高。ZARA把供应链不必要的环节去掉,尽可能的使整个供应链的长度变短,最大可能地集合用户信息。
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ZARA的流程也颇为新颖。“传统的服装公司,通常是先设计好了,但生产的时候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生产不出来或者成本很高,反馈到设计部门重新设计,再去生产,这个流程就很长。而ZARA在刚开始产品设计的时候,设计师和信息专员还有店长、经理就在一块儿,直接就让他们沟通。”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董明认为,中国品牌与ZARA相比,缺乏把市场需求因素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考虑进去,比如设计阶段,就应把店长、信息专员、市场信息在设计之初充分考虑,不能简单地向ZARA学某个环节,要把整个供应链都学像,从全局的角度去协调和优化。还有在信息的利用方面,不是简单使用库存管理,仓库管理系统。
“我知道这个商品有多少货、剩多少货,这种信息有意义,但是意义不是很大,企业要真正利用这些信息,给出一些科学的决策,就像补货量,我要综合所有在店的这款衣服的实际销售情况,利用这些信息给出一个估计的计算或者优化,给出一个建议的订货量,这是非常核心非常重要的,也是中国企业非常缺乏的。”董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