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做一件事情 做生意不怕赔就怕停 吴云前朴素的温州人创业观
0 kaily pai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角角落落都活跃着一群浪迹天涯、不辞劳苦、精明勤快的温州人。最初的他们,非常不起眼。等他们占据了外地人不屑一顾的那些小领域,不声不响地富了起来,这才引起人们的关注:温州人怎么这么多?这么会赚钱?吴云前,也是四处闯荡的温州人之一。不过,有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大连人。因为大连那个赫赫有名的购物广场――百年城,就是他名下的财富之一。
吴云前为自己是温州人而自豪。他说,温州人从商的很多,这与地域文化有关。在温州,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才会被人尊敬。如果你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会被大家瞧不起。
很显然,吴云前早已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和尊敬。
如今,吴云前离开大连,把自己一个人派遣到北京。他将其定位为:第二次创业。
吴云前在北京的办公室位于长安街的高档写字楼。我们的采访,就在那个宽大的、洒满阳光的大房间里进行。他并不健谈,似乎有“选择性听觉”。会常常陷入自己的世界里,听不见你说的话。但是,一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又突然变得分外敏锐。也许,这正好与他的生意经相吻合:在他眼中,到处都是钱。关键在于如何去发现、如何去赚钱。与己无关的事情,不予考虑。但是,又很善于从旁人漫不经心的事儿中挖掘出赚钱的契机。
2000元创业的故事
吴云前小时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热爱学习的好学生。他对正规教育不感兴趣,初中毕业后,就不愿意再上学,嚷着要做生意。那时候,家里有一个蛋糕店,做一些点心、月饼之类的甜品,一年也能赚一两万。父亲的打算是这样:读书是上上之策,万一不行,就回家帮忙经营蛋糕店。可是,吴云前的梦想,不是一个小店这么简单。他要创业,要到遥远的地方实现自己的梦。
于是,他跟父亲借了2000块钱,跟另外两个朋友一起去了青海。那一年,他17岁。
在青海湖边一个小小的城市,他开了自己的裁缝店。那里没有百货公司、人烟稀少。他从兰州进布料,当了一个小裁缝。第一年,不赔不赚。他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创业,父亲回信说让他再坚持一年。第二年,赚了一万。于是,他不顾父亲的意见,把所有东西全部卖掉,还了父亲的2000块钱,随后来到大连。
我对他会做衣服诧异不已,问他从小是不是心灵手巧那种孩子。他否认。“我一点都不心灵手巧,比如说电器之类的东西,我从来不碰。如果别人能做,还是交给别人吧!那时候,不过是从一件最小的、别人最不屑做的事情做起。对我而言,那是个开始。”
做服装生意完成原始积累
1989年,如今矗立着百年城的地方,是一所小学。当时,19岁的吴云前说:我要把学校拆了,盖成全东北最好的商场。那时候,身边的朋友以为他在说胡话。从当时到2002年百年城正式开业,中间历经了13年。
延续在青海开裁缝店的经验,吴云前在大连开了一个小服装厂。他说,那个服装厂的性质跟现在的zara有点像。出货快,一个星期就能上柜台,什么好卖再做什么。逐渐的,服装厂越做越大,生意很好。
可是,吴云前并不满足。盖一个购物中心所需的原始积累,这样一个服装厂根本不够。于是,1992年,他把目光投向布料生意。大连是一个海岸城市,做布料批发、纺织品贸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做布料生意,比服装生意赚得要多很多。在有了一定资产之后,吴云前同时进行了两项投资。首先,因为城市规划,那所学校搬走了。吴云前在那块地上投资了30%的股份,成为了第二大股,但是,并没有控股权。考虑到这一点,再参考那时候北京的酒吧业兴旺、上海出现了钱柜。吴云前把二者相结合,在大连开了一个名为“空中布景”的综合娱乐场所。一层是主题餐厅,二层是KTV。
由于当地消费水平有限,并且没有形成健康卡拉OK消费的习惯,吴云前的第二个投资失败了。亏损了5000万元之后,第一大股宣布退出项目,趁这个机会,吴云前收购了它的股份,把原计划48层的大楼改成了八层,请著名设计师来打造这个全东北最好的购物中心。他说:“当我看到很多世界顶级品牌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落脚点,将专卖店开到富丽华和香格里拉时,我看到了机会。我瞄准的,是那些最具消费能力的消费者。”
于是,在大连建市100周年的1999年,投资7个亿的百年城破土动工了。时任市长的薄熙来对于这个项目有过一个精彩的比喻:大连的瞳孔。2002年,百年城正式开业。
形成明确的商业模式
回顾吴云前的过往人生,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中。大喜大悲、大起大落。问到他以后还会不会这样折腾,他说,一旦你形成了明确的商业模式,就不会了。那漫长的岁月,都是在积累。
百年城开业不久,吴云前在二七广场建成了温州城,他说,这次他是将目光瞄准了普通老百姓。事实证明,吴云前的这两个项目都获得了成功,成为大连为数不多的商业地产行业的赢家之一。“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吴云前说,“现在大连有些商业地产项目的失败,原因在于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温州城取得成功后,吴云前一直在思索公司的下一步棋该如何摆布,最终复制“温州城”模式、让温州城走出大连成为答案。2005年11月,位于长春站前旺角的温州城开业了,而开业前其店铺出租率就已达到100%;随后,位于沈阳太原街附近的温州城也即将开业。吴云前介绍说,哈尔滨温州城也在积极选址过程中,让东北主要城市遍布温州城成了他连锁战略的第一步。
“我们现在非常地踏实,我们知道公司未来该往哪儿走”,吴云前介绍说,“公司将按照东北、华北、山东的区域进行扩张,除东北各主要城市外,天津、北京、济南、青岛都是我们复制温州城的热门城市,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设200万平方米的温州城模式的卖场,是我们未来的目标。”
在商言商,总结温州城运作成功的经验,吴云前认为,前期的选址非常重要,他的原则是“宁缺毋滥”;而之后的规划功课也必须要到位,因此他所开发的项目均聘请世界顶级规划设计公司来做;而树立良好的品牌和形象,做好招商工作,形成整套的后期管理系统他认为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北京二次创业
在高档时尚的百年城成为青泥洼商圈的地标后,再复制一个百年城让它成为城市的新地标是吴云前一直在思索的计划。2004年年底,打造一个类似上海新天地的复合型、成长型都市街区的规划方案摆上了他的案头。
如今,百年汇已经成形。吴云前指着电脑上漂亮的照片说:“这就是我们新的项目。所谓复合型,就是集商住、购物、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所谓成长型,就是预留出足够的空间,来不断填补其功能。”
百年汇之后,吴云前把目标定在北京。他说:“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市场规模大,非常适合我们全国性的拓展目标。我把来到北京,定位成二次创业。”
建立服装产业园区,是吴云前的新目标。“服装产业是环保型、都市型产业,并且又是时尚产业。巴黎、米兰、纽约都是服装中心,北京作为服装产业重要基地之一,却没有形成有规模的服装基地。在木樨园,有很多我们温州老乡。他们手里,有3000多个服装厂。可是,都又小又破,甚至有很多是违章建筑。我要做的,就是进行一个产业整合,建立服装基地。我请了新加坡的设计师,用了30平方公里的土地。现在,已经有20多家服装厂搬进去了。”
做生意不怕赔就怕停
吴云前称自己是一个永不放弃的人。遇到困难的事情,也许会影响心情,但是不会影响决策。他说,“这还是得看个体。有些人可能心理脆弱一些。我看我有些员工,遇到棘手的事情,如果堆了两三样,他们就会觉得无法处理、压力太大。我就不会。就算有再多困难的事情,我永远是先办最着急的那一样,然后剩下做次重要的事情。绝对不会应付不过来。”
“一定要坚持。任何一件事情,只有你自己去做了,才会有感受、有体会。挫折是正常的。做生意不怕赔,就怕停!因为赔了可以赚回来,而停了就意味着赚钱的机会没了。”
给年轻人创业的建议
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目前任何行业都已经饱和,不像以前那么有机会。吴云前非常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说:“社会永远是在进步的,现在的条件绝对会比以前好。就看你用什么角度去看。如果一味抱着这种想法,那还要后代做什么?到他们那一代,岂不是更没有生意做,更没有钱赚?
“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吃过什么苦,好吃懒做、眼高手低是最常犯的错误。当年,我们出来做生意真是吃尽了苦头。那时候从温州到青海,根本买不到火车票,一路都得站着。站得腿都肿了。那时候社会治安也不好,从兰州买布料,运到火车站。托运,得给托运站的人买烟、说好话。关键还要看好自己的货品,可能你正在卸包的时候,另一个包就没了……”
从小出来做生意到现在,吴云前觉得在逆境中成长是最锻炼人的。他非常欣赏李嘉诚的一句话:“前十年,创业非常艰辛,后十年,我进入到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锻炼自己的团队精神和忍耐力,是吴云前所强调的。他说,永嘉学派当年提出的“义利说”,正是温州人今天经济活动的写照。温州人信奉朋友就是财富,有义就有利。但是,和朋友间的利益并不是直接金钱的交往,而是相互帮助。
比如,在朋友的相互交流中会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将这些信息变成钱,也就实现了朋友间的利益。温州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同现代市场接轨的地方。
总结说来,温州人的特点就是“以勤为本”,他们会坚持做一件事情。他还举了温州打火机产业发展的事实来印证他的观点。他认为,温州人对生意没有大小的区分,并没有北方人所固有的认为小生意不赚钱的观念,把“小生意做大”,积少即可成多。他还认为,温州人所特有的“朋友、义气就是商业”的人脉观念,也是帮助温州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温州人不但老乡之间愿意合作、易于相处;即使到了外乡,他们的适应能力也很强,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社会,所以才有了今天温州人遍布世界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