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民间的隽永
0 sunny周臻认为首饰博物馆是一种文化修道。这种修道不仅是一个珠宝品牌步入国际主流品牌殿堂的动力,更是在拯救正在逝去的民间的智慧和文明。
周臻小心地从办公室的防潮保险柜里一件一件拿出藏品。
她是个安静而富有东方韵味的女人,珠宝鉴定专业出身,从事珠宝行业十五年。
自从潮宏基2007年开始筹备首饰博物馆,被认命为博物馆馆长,她就每天和这些藏品接触。用周臻的话说:“在抢救这些遗产的同时,而它们更在影响我,把我真正带进文化的世界。”
她指着一只21头金钗,说:“在整个中国都不一定能找到第二支了,我们能做的就是留下更多。”
从灵感到践行
开始民间首饰收藏的念头,源于潮宏基参加巴塞尔的一场珠宝展览会。
2006年4月,瑞士巴塞尔钟表珠宝展览会,潮宏基作为中国唯一受邀珠宝品牌参加。周臻如今回忆那一场珠宝秀,仍感谢它带给潮宏基的启发。“我们要代表中国向全世界演绎东方的特色,而珠宝的潮流确实属于西方的,我们是在传统文化中找到的灵感,也取得了成功。这让我们坚定了今后的路。”
那一个展示单元的主题是“紫气东来”,当所有的模特身着旗袍,带着复古设计的珠宝首饰出现在秀场的时候,吸引了所有的眼球。周臻理解这次展示会的成功在于“世界记住了东方的潮宏基。”
从巴塞尔回国后,潮宏基总裁廖创宾意识到,潮宏基的设计应该保留东方文化的特色,这需要传统设计和技艺的支撑。在公司文化顾问陈育星的建议和帮助下,开始了对民间饰品的研究,从此走上了首饰收藏之路。
2007年,企业首饰博物馆的计划正式启动。周臻被任命全权负责该项目。
于是周臻开始自己去各地搜罗藏品,到过很多地方,见到不少工艺美术大师。她也到各地的古玩交易市场上“淘货”。
但这样的方法并不实用,因为她发现这样投入的成本过高,而且收来的东西真假难辨。“交的学费多,最主要的拿回来的东西不对,我们只好找新的出路。”
周臻开始通过大学里珠宝专业的教授,请教专业的收藏知识。这样的来往,让她得到了很多更加可靠的收藏渠道。周臻把珠宝界的前辈看作自己的智囊团,“我们得到更准确的信息和资源,努力就更有方向。”
智囊团中一位就是清华美院的教授。曾和潮宏基有过一段渊源,也正是这段渊源促成了潮宏基现在正在进行的一个拯救民间手艺的大项目。
2007年初,这位教授想在清华美院建立一个首饰实验室,专门研究珠宝制作的各种技法。当时建工业实验室,需要不少经费,他们的最大难题是很难找到资金,有人向他推荐了“潮宏基”。廖创宾一听,马上承诺必须要支持。教授很感动,他觉得难得还有企业愿意做这样捞不到多少利益的事情。
因为这样的信任基础,后来,潮宏基又成立了一个研究传统工艺的工作室也是顺理成章。
三顾茅庐
现在,这个工作室里正在进行着潮宏基的一个重要项目。
潮宏基组建了一支团队,计划系统地对中国传统首饰技艺进行整理和保护,主要就是花丝镶嵌工艺。花丝镶嵌工艺被列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周臻介绍:“我们要做一个作品,这个作品就是首饰制作民间技法的标本,将来就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其中也离不开清华这位教授的帮助。
会花丝镶嵌手艺的人,全国也只剩下一百多位,大多是年纪已高、收山退隐的老人。周臻想自己找一个手艺高超的师傅很难,经教授介绍,周臻找到了现在工作室的技术带头人。
美院教授当时跟周臻说:“通州有位老先生,技术一流的,但很难请,你们行不行。”
周臻回答:“一定行,三顾茅庐。”
这位老先生是原北京花丝镶嵌厂的老员工。周臻第一次接触这位老人时,他并不愿意再拾起当年的手艺。
70年代末,花丝镶嵌厂解散,老先生转业了。这个活计,对于一个手工艺者而言可以永远的丢掉了。如今,四十多年过去,周臻忽然找到他,告诉他想为花丝镶嵌技术做个实物标本,这让他不相信。
于是他推托说,自己要照顾生病的妻子,还要照顾小孙子,没有时间去做这样的事儿。
周臻几次邀请,并把首饰博物馆收藏的意义说给老先生听,还把设计图拿给他看。也许是手艺人的特殊情怀,当老人看到图纸的时候,便答应了潮宏基的邀请,出任实验室的技术带头人。
“我真的被震撼了。”这是老人给周臻的理由。
现在,几位老师傅每天在工作室里一边研究一边改方案。作品已经初见规模。周臻相信这将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周臻有这样的信心,正如美院的这位教授对于首饰博物馆的评价:“真的少有人愿意为保留传统工艺,花费这么多精力了。潮宏基做的事情,让我欣慰。”
留下民族的记忆
自从首饰博物馆找到了正规的民间藏品收藏渠道之后,周臻就开始下功夫和收藏者交流,并希望给这些藏品找到最好的归宿。
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2007年认识的一位贵州的民间收藏家。喜欢民间收藏的都知道他。老先生年过七十,已有四十余年的收藏经历。
周臻第一次见这位老前辈,觉得他浓浓黔音,气度儒雅。“老先生的收藏品类丰富,从书画作品,到民间民族工艺品,有数千件藏品,这些用麻袋、塑料袋装着的宝贝,连他自己也不清楚究竟有多少。”
当跟他提出要购买他的一百对银龙镯时,老先生拒绝了。
他告诉周臻:“我得保护好这些珍贵的遗产,现在要去收集这些艺术品越来越难,收走一件少一件,出再高的价格我也不卖。”
当时的收藏大环境是鱼龙混杂。周臻明白,老先生更担心的是,会有的人从他手中买走藏品转手买到国外,那他就再也见不到这些宝贝了。
2007 年到2009 年,三年时间里周臻找过老先生很多次。她把自己的藏品给老先生看,还邀请他到汕头去看看公司和首饰藏品。
老先生真的到汕头去考察周臻的收藏了,这次他相信他的宝贝找到了归宿。“你们留下的是民族的记忆。”最后把自己的一百对银龙镯让给了潮宏基,他说:“我还会回来看这些宝贝的。”
一个企业的文化修道将给后人留下更多民族的记忆。这是潮宏基首饰博物馆所追求的,也是这个追求,帮助周臻劝说和感动了身边的人,才把首饰博物馆的规模不断扩大。
今年九月底,由《南方日报》与潮宏基珠宝联合主办的“尚品投资鉴赏•成就财富人生” 2011臻藏珍品汇展,在广州连续展览一个月。
当人们看到潮宏基首饰博物馆的元代蒙古贵族姑姑冠时都感叹精美绝伦。
这顶结合珐琅、花丝、錾花等多种复杂的传统工艺的姑姑冠,是国内极少数的品相完整的珍宝,对珠宝制造业来说借鉴价值非常高。
首饰博物馆的展品第一次外出巡展,受到很好的评价,周臻觉得很欣慰,“我们把这样的展品留存展示,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保存,而这些传统技法也正是珠宝行业里的瑰宝。”
此前,博物馆的藏品一直展出在公司大厅一楼的展厅里。周臻最希望的就是能够有一个专门的地方安放藏品,“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民间的智慧。”
周臻站起身,指了指潮宏基办公大楼外正在施工的空地,“那以后就是我们的新楼,建成后一二两层就会是首饰博物馆。”
采访结束后,她把一件一件地藏品小心翼翼地放回了保险柜。每拿起一件,她又要摆正端详一眼。
和藏品在一起的时候,周臻就会变得更加宁静。她似乎在静听着。每一件首饰悄然镌刻着各自代表的智慧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