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帛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锦漳 我是从乡下来的
0 kaily pai
巧帛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锦漳
“我是从乡下来的。”巧帛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锦漳说。
是吗?我们听了,大吃一惊:怎么会有如此直率的开场白?不由抬头,仔细打量眼前的这个男子。他,目光如炬,黝黑的皮肤散发着健康的气息。也许,男人的年龄永远是一个谜。他也一样。在叙谈中,他对我们谈起了他的家庭、他的爱妻和一双儿女。他说,妻子是他的事业伙伴;一双儿女,一个在加拿大,一个在中国台北,都是住读学生。还有,让他无限牵挂的是从台南移居台北的老母亲。他的脉脉温情,打动了我们。这是一个心中充满了爱的人。
这个男子,就是上海巧帛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锦漳。
“没关系,我们随便聊吧。”一口浓浓的闽南乡音,拉近了我们的地域距离,气氛顿时松弛了下来。
我们聊起了“巧帛”,这是由他创立的品牌。还有,他的慈善事业、他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看法……
“巧帛”,Since 1984
“巧帛(Chaber)”,蕴涵有人间的暖意。一个“巧”字,说出了巧夺天工的内在;一个“帛”字呢,那可就是中国高级织品的统称了。“巧帛”,是李锦漳夫妇钟爱的另一个孩子。当初,起这个名字的时候,夫妇俩就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对这个“孩子”的厚望中了。用“帛”作品牌名称,追求的就是源自天物的单纯,而“巧”则是一种巧思,代表了手工的精巧。
CHABER,用精致展现女性柔媚,借巧思把握流行脉动。
李锦漳,站在绣花和蕾丝背后的台湾男人,二十年不辍耕耘,正在把“巧帛”打造成大陆女性的衷爱品牌!
“我跟女孩子说话会脸红,你看我现在还在冒汗!没办法,乡下人的特质很难改。”巧帛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巧帛”)董事长李锦漳的开场白着实让记者感到意外,这位整天穿梭于曼妙服饰与时尚风情之间的老板,言谈话语中却透着难得的朴实、谦逊和真诚。
巧合 创业服饰树品牌
“我的个性非常适合服装这个行业!”机缘巧合,他曾到姐姐从事的服装厂帮忙。变化万千、紧扣流行脉动的服装行业,一下就吸引住了李锦漳的目光。接订单、跑业务,浑身上下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几年下来,逐渐了解了服装行业游戏规则的李锦漳,在一九八四年迈出了人生中的重要一步——一百万台币下海创业。
“创业初期非常辛苦,跑业务,闯市场,经常忙到下半夜两、三点。”李锦漳说,凭着淳朴踏实、诚实守信的做事原则,这个在众人眼里“肯做,能吃苦”的乡下小伙子,很快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事业也随之蒸蒸日上。
经过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巧帛遭遇到瓶颈:“我在台湾买了厂房,却招不到工人。”李锦漳说,台湾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使巧帛的两大生存关键——质量和交货期受到了威胁,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大陆市场。一九九三年,巧帛在苏州设立服装工厂;一九九九年,在上海成立巧帛服饰公司,并分别在北京、广州设立分支机构,做产销分工体系,深耕中国大陆市场。
巧干 走出低谷大发展
尽管雄心勃勃、战术明确,巧帛在大陆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差一点在大陆摔跤!”李锦漳感叹到,由于对大陆市场评估不够,认识不足,巧帛近乎完美要求的品牌设计、包装和营销策略在实际执行后有了很大落差。
开始时四千万台币的投资,直到后来追加到二亿五千万才达到了损益点。白手起家,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的李锦漳,面对不断加大的投资额和成败难测的大陆市场,陷入了两难境地:“真的是很苦!一九九九年至二○○○年,那段时间除了把以往赚到的钱投到大陆,还要到处筹钱,这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让我体会很深!最大的教训是:要想在大陆发展,一定要用心!”于是,早期大陆台湾两边跑的李锦漳,下定决心常驻大陆,零距离贴近市场,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发展战略,他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感动了那些曾经笑他“头壳坏掉,跑到大陆吃苦”的朋友们,纷纷注资帮忙,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阵痛,巧帛终于慢慢走出了低谷,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创立迄今二十一年,目前巧帛的经营范围涵盖女性、儿童服饰、窗饰系列、欧洲时尚代理、百货及贸易等,企业资产规模达到美金一亿元以上,拥有六家关系企业及员工三千余人,正在积极向国际化、大型化的服饰集团迈进。
巧思 拓展品牌三要素
作为一个品牌的经营者,李锦漳把拓展品牌的关键因素概括为三大策略:
首先是人才的培养。要坚持教育,加速干部的养成。李锦漳说,巧帛每季都会请各地的柜长来开会,向他们传达整季的流行信息、管理状况、商品设计重点、搭配方式和素材保养等信息,再通过他们传递给消费者,“要把他们每一个人塑造成服装造型师”。
其次要用高超的设计能力提升品牌的附加价值。巧帛的设计师们经常会去欧洲参加服饰展览,跟踪第一手流行信息。同时将这些当下流行的颜色、线条、剪裁和素材等信息汇总并融入巧帛的设计风格中,使巧帛时刻走在时尚的前沿。
第三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是加强管理。从产品的开发、设计、打样、生产、销售,每一个环节要非常专业化地去经营,以达到成本控制和产品质量的最佳状态。李锦漳说:“服装行业初期做起来并不难,但是要保有竞争力,重要的还是要靠管理”。
巧妙 占领海外推新品
多年的大陆市场耕耘,不但使李锦漳在内销市场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使他对巧帛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现在大陆有一百多个直营和加盟的销售点,未来会把重点放在加盟这一块。今年巧帛服装已经开始销往日本,也有一部分销回台湾”。
李锦漳强调,日本市场是巧帛海外市场的重点,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是关键时期。从九月份开始,巧帛有五、六个店在日本陆续开幕。九月五号,第一家店在东京开幕,三年内在日本要开到七十家店左右,而英国市场正在推展中。“欧洲、美国的一些服装企业每年的营业额都有几百亿人民币,与他们相比,巧帛还有很多机会和发展空间。而从长远来看,巧帛的目标是成为中外女性的衷爱品牌!”
“巧帛是台湾的民族企业,中华民族传统的绣花、蕾丝是她的特色。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巧帛也要努力延伸品牌的覆盖面。明年,最迟后年,我们将有定位于高阶职业装的新品牌推出。”李锦漳信心满满地说。
黑衣、银饰,新潮发型,Cartier 腕表,记者眼前的巧帛老总李锦漳,俨然就是一个颇具明星风范的时尚先生。对此李锦漳笑言:“做时尚产品,就一定要努力成为时尚的先驱者,当然要从自身做起,全方位地去感知流行啦!”然后,他又正色道:“以前在乡下长大,很苦。做服饰这一行,在带给我事业充实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我的自信心”。
融合民族经典与时尚风情,是巧帛的核心理念,也恰恰在李锦漳自己的人生成长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巧帛 老总“看”女人
作为经营女性品牌服饰的老总,当然要对女性有深层次的了解啦。认为自己“一直在努力学习之中”的李锦漳,对女性及其消费观念的看法果然不同凡响。
两岸女性消费观:台湾女性通常很注重上、下班及宴会等不同场合的穿著搭配,包括相关配饰和随身用品,以实现整体性的完美包装。目前这个趋势正在大陆渐渐形成,以前曾经发生过大陆同事穿着高跟鞋参加爬山活动的笑话,这说明对服装的穿著概念还要逐渐去养成,在这方面“巧帛”当然也肩负着引领消费、传导先进服饰理念的责任。
对女性的着装建议:女孩子对流行时尚比较敏感,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我,勤于吸收流行信息,自我充实,这样才能穿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养成与众不同的迷人气质。
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有内涵,有气质,充满自信。在着装方面懂得扬长避短,能够穿出自己的品味,展现出自己最漂亮的一面。
下页:巧帛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錦漳創業記
兩岸一線牽,巧手織衣帛
1984年,高中畢業剛退伍的臺灣青年李錦漳,用努力工作存下來的積蓄,帶著姐姐、太太共同創業。他涉足服飾行業,初期,在一些供應商朋友幫忙下,事業小有進展。經營8年之后,隨著臺灣經濟轉型,國際品牌涌入,消費形態改變,李錦漳日益感到在臺灣搞服飾銷售力不從心,認識到必須建立自己的生產能力。于是,他在臺北新荘買好工廠,卻面臨招不到員工的窘境。正在一籌莫展之時,鄧小平南巡發表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的講話。消息傳到臺灣,李錦漳為尋找出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上海看看。這一看,改變了他的命運,奠定了他今后事業發展的走向。
投資大陸,咬定青山不放松
李錦漳考察許多地方后,決定在離上海較近、中國蘇繡的原鄉蘇州市設廠加工,第二年6月正式投產。又過了2年多,產品進入大陸內銷市場。
由于初期的產品都是從臺灣進口,沒有品牌知名度。又由于大陸顧客的體型比例、氣候溫度和臺灣相差很大,造成營業額偏低,庫存比率偏高。預算投入100萬美元,結果投入5倍金額才達到損益平衡。李錦漳把臺灣之前的積蓄、廠房、房子、能貸款的都貸款過來了,雖經一番艱苦努力,打開內銷市場的難度仍很大。
大陸公司的資金投入,似乎成了個無底洞。怎么辦?是退還是進?李錦漳與太太商量后取得共識,好不容易打下基礎,放棄就什么都沒有了。夫婦倆抱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態度,決心留在大陸繼續干下去,盼望“柳暗花明又一村”時刻的到來。
整合企業,優勢互補巧布局
李錦漳總結經驗教訓后,悟出一個道理:應該把重心放在大陸。他覺得,要把事業做強做大,提高企業和產品在市場上的知名度美譽度十分重要,必須創造自己的品牌。1995年,李錦漳在上海閔行區創辦上海巧帛服飾有限公司,并創立了“巧帛”服飾品牌。“巧”象征巧手天工;“帛”為中國人對絲綢的總稱。“巧帛”這個品牌,蘊含了“巧織衣帛”的原創精神,強調自然舒適,惟美精致。
忠厚善良信誠的李錦漳懂得兩岸分工的重要性。于是他和太太宋愛玲精心作了布局:秋天的款式由臺灣開發,冬天的商品在上海開發。整合之后,依據氣候、消費習性、成本、推出時間,決定哪些適合上海,哪些適合臺灣。自此之后,上海一些有名的大商場,如太平洋百貨徐匯店、南京西路的商店等,都開始大量銷售巧帛服飾。
隨著太平洋百貨在大陸遍地開花,巧帛的足跡也逐步延伸,知名度日漸提升。目前大陸接近一半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武漢、成都、重慶等,都有巧帛的據點。因此,李錦漳對上海的太平洋百貨有一份特別的感激之情。
夫唱婦隨,臺北上海一線牽
為打造符合個性、掛鉤時尚的兩岸服飾王國,臺辦和上海成了李錦漳、宋愛玲夫婦創業的“兩點一線”。身在臺灣的李太太宋愛玲既是創業伙伴,又是商品設計總監。李錦漳坐鎮上海,每個月回去臺灣一、二次。宋愛玲每二、三個月會來上海了解商品開發的進度。太太時時刻刻關心丈夫的健康,李錦漳也盡量照顧好自己。
當年白手起家的臺灣臺南青年李錦漳,歷經22年商海拼搏,已在海峽兩岸成功地建立了服飾王國。李錦漳如今已成為臺灣巧帛服飾公司、若蜜服飾公司、蘇州巧帛服飾公司、上海巧帛服飾公司共4家服飾公司的董事長。巧帛自創童裝及女裝品牌,事業版圖輻射海峽兩岸,麾下有員工上千人。目前巧帛在海峽兩岸的業務已經達到一比一,近三年內大陸的營業額成長一倍。
談起今后的打算,李錦漳董事長充滿信心的表示:巧帛未來的路就是國際化,要向歐美市場進軍,把巧帛塑造成國際性品牌,使巧帛在暢銷海峽兩岸的同時,逐步走向國際市場,巧帛會揚名世界的。
(侯復興)
1984年,高中畢業剛退伍的臺灣青年李錦漳,用努力工作存下來的積蓄,帶著姐姐、太太共同創業。他涉足服飾行業,初期,在一些供應商朋友幫忙下,事業小有進展。經營8年之后,隨著臺灣經濟轉型,國際品牌涌入,消費形態改變,李錦漳日益感到在臺灣搞服飾銷售力不從心,認識到必須建立自己的生產能力。于是,他在臺北新荘買好工廠,卻面臨招不到員工的窘境。正在一籌莫展之時,鄧小平南巡發表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的講話。消息傳到臺灣,李錦漳為尋找出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上海看看。這一看,改變了他的命運,奠定了他今后事業發展的走向。
投資大陸,咬定青山不放松
李錦漳考察許多地方后,決定在離上海較近、中國蘇繡的原鄉蘇州市設廠加工,第二年6月正式投產。又過了2年多,產品進入大陸內銷市場。
由于初期的產品都是從臺灣進口,沒有品牌知名度。又由于大陸顧客的體型比例、氣候溫度和臺灣相差很大,造成營業額偏低,庫存比率偏高。預算投入100萬美元,結果投入5倍金額才達到損益平衡。李錦漳把臺灣之前的積蓄、廠房、房子、能貸款的都貸款過來了,雖經一番艱苦努力,打開內銷市場的難度仍很大。
大陸公司的資金投入,似乎成了個無底洞。怎么辦?是退還是進?李錦漳與太太商量后取得共識,好不容易打下基礎,放棄就什么都沒有了。夫婦倆抱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態度,決心留在大陸繼續干下去,盼望“柳暗花明又一村”時刻的到來。
整合企業,優勢互補巧布局
李錦漳總結經驗教訓后,悟出一個道理:應該把重心放在大陸。他覺得,要把事業做強做大,提高企業和產品在市場上的知名度美譽度十分重要,必須創造自己的品牌。1995年,李錦漳在上海閔行區創辦上海巧帛服飾有限公司,并創立了“巧帛”服飾品牌。“巧”象征巧手天工;“帛”為中國人對絲綢的總稱。“巧帛”這個品牌,蘊含了“巧織衣帛”的原創精神,強調自然舒適,惟美精致。
忠厚善良信誠的李錦漳懂得兩岸分工的重要性。于是他和太太宋愛玲精心作了布局:秋天的款式由臺灣開發,冬天的商品在上海開發。整合之后,依據氣候、消費習性、成本、推出時間,決定哪些適合上海,哪些適合臺灣。自此之后,上海一些有名的大商場,如太平洋百貨徐匯店、南京西路的商店等,都開始大量銷售巧帛服飾。
隨著太平洋百貨在大陸遍地開花,巧帛的足跡也逐步延伸,知名度日漸提升。目前大陸接近一半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武漢、成都、重慶等,都有巧帛的據點。因此,李錦漳對上海的太平洋百貨有一份特別的感激之情。
夫唱婦隨,臺北上海一線牽
為打造符合個性、掛鉤時尚的兩岸服飾王國,臺辦和上海成了李錦漳、宋愛玲夫婦創業的“兩點一線”。身在臺灣的李太太宋愛玲既是創業伙伴,又是商品設計總監。李錦漳坐鎮上海,每個月回去臺灣一、二次。宋愛玲每二、三個月會來上海了解商品開發的進度。太太時時刻刻關心丈夫的健康,李錦漳也盡量照顧好自己。
當年白手起家的臺灣臺南青年李錦漳,歷經22年商海拼搏,已在海峽兩岸成功地建立了服飾王國。李錦漳如今已成為臺灣巧帛服飾公司、若蜜服飾公司、蘇州巧帛服飾公司、上海巧帛服飾公司共4家服飾公司的董事長。巧帛自創童裝及女裝品牌,事業版圖輻射海峽兩岸,麾下有員工上千人。目前巧帛在海峽兩岸的業務已經達到一比一,近三年內大陸的營業額成長一倍。
談起今后的打算,李錦漳董事長充滿信心的表示:巧帛未來的路就是國際化,要向歐美市場進軍,把巧帛塑造成國際性品牌,使巧帛在暢銷海峽兩岸的同時,逐步走向國際市場,巧帛會揚名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