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尔卡丹陷洛“欺骗”旋涡
两家中国企业竞争“皮尔·卡丹”在中国的品牌所有权,他们各自所在的当地政府对此作出了完全不同的项目定性,导致开价更低的企业捷足先登。于是,这把火烧到了远在欧洲的皮尔·卡丹老人身上,当事一方指责他恶意欺骗,挑动中国企业竞争,谋取不当利益。
10月19日,孙小飞正在北京西苑宾馆,他此行是来向国家商标局提交“皮尔·卡丹”商标转让的申请。他早上起来打开电脑,突然被一条新闻给吸引住了,进而被激怒。
就在一天前,上海中服进出口有限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指责“皮尔·卡丹”一女二嫁,一方面和上海中服洽谈大中国区商标的整体转让,另一方面却把皮具、针织服装、皮鞋等部分商标使用权转让给了温州另一家公司。
激怒孙小飞的,是上海中服对记者称:上海中服是国家发改委唯一批复同意的收购方,其他企业与“皮尔·卡丹”的交易将不被中国政府各主管部门认可。如果这个说法成立,这等于判了孙小飞的“死刑”,他此前和皮尔·卡丹洽谈的3700万欧元收购合约将沦为一张废纸,他掌管的卡丹路集团还可能面临600万欧元的损失赔偿。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针锋相对的反驳
上海中服打出的这张牌看起来很有“杀伤力”,拿出了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红头文件,并坚持认为他们才是被政府唯一认可的收购方。
在上海中服法务部负责人姚钰铭给记者传过来的媒体通告中,对传闻中的相关收购方及皮尔·卡丹本人都表达了不满。
通告称,上海中服于2009年3月启动对“皮尔·卡丹”商标收购项目,至8月取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文。其间与卡丹先生多次协商,并已在法国巴黎的市中心八区为收购专门设立了子公司。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9月中旬卡丹先生竟将皮具等部分商标转让给了国内另一家企业,这显然违背了上海中服与卡丹先生达成的整体收购共识。
“卡丹先生作为世界名人和商业巨头,如此行为有悖基本商业道德,而且存在严重的法律风险。”上海中服把矛头直接指向皮尔·卡丹本人,并认为他涉嫌利用国内企业对皮尔·卡丹商标的感情,挑动恶意竞争,谋取不当利益。
然而,对于上海中服坚持认为他们的收购才是合法的这一说法,卡丹路进行了反驳。
据孙小飞介绍,他与皮尔·卡丹的交易早已提交给温州发改委、外经贸局,并得到了相关方面的认可,对方明确告诉过他:非资本项目不需要上报国家发改委。因此,卡丹路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合法的。
记者随后致电温州市发改委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对方均答复他们确实经过认定,卡丹路这一项目不属于资本项目,无须他们的审批。
据相关方反馈回来的说法,卡丹路收购的是“皮尔·卡丹”在中国境内的品牌使用权,而这个品牌是在中国境内注册,不属于海外资本并购。
有意思的是,上海市发改委却认定这是一个海外投资项目,他们对上海中服提交的申请进行了立项,并上报国家发改委核准。
双方的标的一样,只不过一方是整体并购,另一方是部分收购,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政府部门却定性完全不一样?
北京嘉德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胡德冰表示,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商标转让,不管是国内商标还是国外商标,都不属于资本项目行为。但如果涉及在海外设立子公司,或者对标的方在海外的不动产进行收购,则应视作海外投资,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必须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地方政府之所以定性不一样,跟企业上报项目时提交的资料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金额巨大的交易一般不会只有单纯的商标买卖这样简单。不过,他也指出,在具体的商业行为中,企业有可能打擦边球,在先期合作中,只进行商标购买,这样可以避开很多繁琐的审批程序。
扑朔迷离的收购
这起服装史上最具眼球效应的跨国收购案,从一开始就显得扑朔迷离。
孙小飞是这个传奇故事中最早出现的男主角。早在今年6月,就传出国内两家民营企业参与收购“皮尔·卡丹”的商标使用权,一家是广州健升,另一家便是孙小飞掌管的卡丹路,而前者,随后就宣布因资金实力不够而退出这场商业角逐。
在消息传出的最初,人们在惊讶于皮尔·卡丹老人为何把他经营几十年的时尚帝国拱手卖给中国人的同时,也对中国的这两个代理商是否真正有实力接盘而半信半疑。甚至有人质疑他们或许只是借助这个收购机会进行炒作,以博得大家的关注。受到质疑的孙小飞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拒绝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但紧接着,温州企业奥康、虎豪和康奈也被卷入其中,其中奥康是传闻中最“靠谱”的一家,理由很简单,它最具有收购实力和经验。而具戏剧性效果的是,就在人们纷纷猜测“皮尔·卡丹”到底会被谁收购的时候,某报财经记者突然接到一条神秘短信,称参与收购的企业远不止上述几家,并在短信中披露了新的名单。于是,浙江华中实业、广东海华实业等几家民营企业也被推向前台。
而在这一片乱象中,今年8月底,从未露面的上海中服突然出来公开宣布,他们和皮尔·卡丹的整体收购协议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其收购行为已先后获得了上海市商务委、国家发改委的批文。这等于是给这起收购事件定了一个基调:“皮尔·卡丹”今后要改姓上海中服。至此,收购“皮尔·卡丹”已被演绎成了中国服装企业集体狂欢的饕餮盛宴。
谁也未料到,就在人们以为收购将要进入尾声时,上海中服的一纸通告把人们拖入了又一个不可知的谜团。
迷雾重重的真相
上海中服作为众多传闻收购者中唯一一家国有企业,也是唯一一家提出整体收购的,据姚钰铭介绍,他们一直很积极地与皮尔·卡丹进行谈判,尽管之前也耳闻过有其他企业参与收购,但由于手里头握有红头文件,所以一直认为不会有问题,直到得到确切消息,他们感到非常震惊,这才开始进行查证。
据上海中服调查的情况,“皮尔·卡丹”与卡丹路于今年7月初签署了一项金额为3700万欧元的商标转让协议,卡丹先生已于9月初收到3330万欧元,而令他们震惊的是,其中一笔600万欧元早在今年5月就已经交接。据此,上海中服断定,皮尔·卡丹与他们长达8个月的所谓整体收购的谈判,其实不过是一种恶意欺骗行为,否则,就不可能在5月就已收到收购款的同时,还冠冕堂皇地与他们进行谈判。上海中服据此认为自己遭到玩弄。
“如果卡丹先生不对此作出合理解释,我们不排除组织律师团提起诉讼,追究卡丹先生的法律责任,要求撤销不正当交易。”上海中服表示。
胡德冰认为,根据相关法律,即使谈判双方没有签合同,但如果一方确实为此做了很多的准备,他也可以追究另一方的过失责任。
而在卡丹路那里,却有另一个版本。
孙小飞向本报记者透露了他跟皮尔·卡丹谈判时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孙小飞从去年12月开始跟皮尔·卡丹接触,今年4月达成初步协议,8月底,签署正式合同,并在9月初把全部款项付到了皮尔·卡丹在法国的账号上。他说,直到8月底,他从来没有听卡丹老人说过还有第三方参与这起收购。
但8月28日,他在飞往法国巴黎同皮尔·卡丹见面时,闻到了些许“硝烟”的味道。那一次,本来是谈好皮尔·卡丹来中国亲自宣布他们合作消息的,但由于皮尔·卡丹身体不好,孙小飞只好自己去了巴黎。在聊天的时候,卡丹老人突然问了他一个问题:“有人拿着红头文件告诉我,他们才是合法的,你们不合法,这是为什么?”孙小飞此时才了解到,有另外一家企业意欲整体收购皮尔·卡丹在大中国区的品牌使用权,开出的价码是2亿欧元,首付6000万欧元,这个价码显然比自己开的高。接着,皮尔·卡丹提出来如果孙小飞愿意放弃,他们将赔偿他一笔款项。
孙小飞拒绝了卡丹老人的建议,而皮尔·卡丹尽管有些动摇,但仍然表现出了他信守合约的品质,不过,他坚持要孙小飞同意在合约上加上一条:如果卡丹路的收购违反了中国相关法律,导致合作失败的话,卡丹路将因此承担法律责任,并赔偿他600万欧元的损失金。孙小飞也很痛快地签了字。
“皮尔·卡丹并不像他们说的是一个玩弄花招的老人,他很真诚,对中国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孙小飞为在这起事件中形象受损的皮尔·卡丹“平反”。
“灵魂附体”的“皮尔·卡丹”
皮尔·卡丹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渊源。
有一个故事是被后来者反复传诵的:1979年,皮尔·卡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临时搭起了一个“T”型台,穿梭往返的男女模特彼此眉目传情、勾肩搭背,台下的中国人紧张的屏气凝神。更有趣的是,在后台更衣处,细心的中国人扯了一块大篷布,把房间一分为二,想让男女模特分开换衣服,结果被皮尔·卡丹固执地给撤掉,中方接待人员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听从了大师的意见,但这个细节作为“纪律”被要求绝对不能走漏风声。
可以说,30年前,当中国人推开窗看世界的时候,第一眼看见的牌子是“皮尔·卡丹”。此后,“皮尔·卡丹”成为中国人心目中顶级、奢侈、身份的标签。曾经风光无限的皮尔·卡丹不会想到,在LV、GUCCI等更多国际高端品牌陆续进入中国,以及中国市场上山寨版“皮尔·卡丹”风生水起的双重夹击下,他有一天会卖掉自己亲手创建的帝国。不过,中国商人“狂热”的反应为这个老人挽回了些许面子。
尽管在整个过程中,就一直有人对收购“皮尔·卡丹”是否值得指指点点,嘲笑中国企业用高额代价收购了一个已经落魄的“贵族”,但是,这些都阻止不了中国商人对它的“觊觎”。
一位传闻中的收购者曾对记者表示,在他这个年龄层次的人群,“皮尔·卡丹”的影响力远没有消失,几十年来培养出的生活方式,不是几句话就能否定的。
孙小飞同样不掩饰自己对“皮尔·卡丹”的情结,在他眼里,如果收购成功,这个落魄贵族足以让他的卡丹路集团,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收购国际著名品牌的典型,中国服装史上的里程碑”,表明“中国商人有能力、有智慧主宰世界名牌,在世界商业帝国里扮演重要角色”。他认为:“钱多花几千万可以赚回来,而机会不是永远都有的。”
从这些豪言壮语里,我们可以一窥这个温州商人的野心。据知情人士说,这可能只是孙小飞的投石问路,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拿下“皮尔·卡丹”在法国巴黎总部的运营中心。“‘皮尔·卡丹’在全球146个国家有它的网络体系,你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吗?那意味着一旦你掌控了‘皮尔·卡丹’,你的产品马上全球化了,这将带动中国多少出口!”这位知情人士表示,从这个层面上,孙小飞的眼光是很长远的。
据了解,卡丹路集团已经开始全面着手接管“皮尔·卡丹”在中国方面的相关事宜,与相关代理商的沟通工作也将随之展开,这个工作可能将进行一个多月时间。
而截至记者发稿前,远在欧洲的皮尔·卡丹始终未对此次事件作出正面回应。
时尚品牌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掌握每日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