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资讯正文

女总裁谈Playboy“花花公子”帝国

提到花花公子,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本美女林立的杂志和那个颇有特点的兔子头商标。50多年前,不知道是谁把Playboy译成了花花公子,结果使这个原本格调并不低俗的杂志在中国人的眼里变成了“色情”的代名词。

  提到花花公子,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本美女林立的杂志和那个颇有特点的兔子头商标。50多年前,不知道是谁把Playboy译成了花花公子,结果使这个原本格调并不低俗的杂志在中国人的眼里变成了“色情”的代名词。每每提及此事,克里斯蒂·海夫纳和她的一班人马都会耿耿于怀。作为花花公子国际企业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她早就被部分媒体扣上了“女花花公子”的大帽子,而我们这篇专访也只能是以花花公子为名。1月18日下午,当记者见到这位精明强悍的商界女强人时,的确感到很难将她与花花公子联系在一起。

  母亲是《花花公子》的忠实读者

  克里斯蒂·海夫纳本来并不姓海夫纳。两岁时父母离异,她跟着改嫁的母亲一起生活,使用继父的姓氏,直到大学时母亲再度离异才改用生父的姓氏。

  从孩提时到大学时代,她和身边的许多人一样过着典型的上层中产阶级生活,虽不阔绰,但十分舒适。她从小养成了独立的个性,特别是在经济方面,从不把父母的钱和自己的混为一谈,零花钱是靠做家务、替别人看孩子、在百货商场包装礼品挣来的。高中毕业那年的暑假,为了和男友一起攒钱买车,她跑到父亲的公司去做前台接待员,第一次接触到花花公子的日常业务。1974年,她从布兰代斯大学英美文学系毕业,转年正式来到公司工作。

  记者:你母亲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克里斯蒂:她酷爱阅读,家里有各种各样的书籍、报纸和杂志,是她教会我读书的乐趣。她以前很喜欢《花花公子》,是个忠实读者。我也跟着她一起看,对这本杂志的风格非常熟悉。

  记者:你那时常去位于芝加哥的花花公子总部吗?

  克里斯蒂:我和父亲经常见面,特别是对方过生日的时候,总会聚在一起。16岁那年,我在公司总部举办了一个生日派对,请了不少朋友,不过平时我倒是很少去那里。

  记者:毕业时,你最想干哪一行?

  克里斯蒂:我那时对新闻和法律很感兴趣。这两种职业一个需要积极发挥创造性,一个对逻辑分析能力要求很高。两种能力都可以让世界发生改变,对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本想先在公司待上几年,然后去追求职业理想,根本没打算在这儿长干,也从来没想过去经商。

  记者:后来你为什么选择留下来呢?

  克里斯蒂:在公司做了几年以后,我逐渐发现了它的迷人之处。我的日常工作几乎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一会儿搞策划和创意,一会儿搞经营管理,一会儿讨论公司某个部分的业务,一会儿又为其他部分忙得不可开交。我接触过各种人,其中有许多记者和律师。生活好像转了个圈,又把我带回了梦想开始的地方,只不过是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

  花花公子管理层40%的职位由女性担任

  与富有传奇色彩的风流创始人休·海夫纳相比,人们至今对克里斯蒂·海夫纳这个名字仍感到陌生。当初,父亲休·海夫纳对女儿表现出来的种种才能非常欣赏,决定培养她成为自己的接班人。1982年,克里斯蒂被任命为花花公子的总裁,那年她才29岁。

  记者:接掌公司大权的时候你还很年轻,有没有感到害怕?

  克里斯蒂:那时我知道的东西不多,还不足以帮助我弄清楚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但是生活就是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而且不止一次。除非亲自动手去做,否则你永远不可能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多么困难。有一天,当你回首望去,难免会感慨万千:“天哪!我当年是怎么走过来的?”与很多人相比,我的幸运之处在于,这一路的艰辛并非由我独自承受,有许多才华横溢、勤奋进取的人和我并肩而行。

  记者:和你共事的人当中,女性所占的比例相当大,这是为什么呢?

  克里斯蒂:你说的没错,花花公子管理层40%的职位由女性担任,因为我要用最优秀的人才。要想做到这点,就必须保证员工队伍的多样性。一旦有了多样化的团队,那些才能出众却担心在性别、种族方面遭到歧视的人就更愿意到我们公司来工作,因为他们在这里能够找到同伴。

  记者:据我了解,你一向大力支持妇女解放运动,有媒体称你是女权主义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克里斯蒂:完全同意。

  记者:身为一名女权主义者,你如何看待《花花公子》这样一份以女性身体讨男人欢心的杂志呢?

  克里斯蒂:我想,绝大多数女人都希望讨男人喜欢,男人也不例外。正因为如此,我们居住的星球才格外可爱。如果有人把女权主义解释为反对男性,否定女人渴望同男人之间拥有浪漫的关系,那他就大错特错了。女权主义意味着女性和男性一样,拥有更多的选择,能够享受完整的生活;意味着男性会比前几代人更多地参与家庭生活,而女性能更多地投入到事业中去。《花花公子》的编辑们以及公司上下都想表达这样一个主题:人们应该享受男女之间的浪漫关系,并为二者力量的壮大而欢欣鼓舞。

  《花花公子》涉及题材广泛,吸引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和作者,为我们提供图片、访谈、人物特写等。在我看来,它是一份精致的杂志,既有品位又有深度,就好比一场鸡尾酒会,场内俊男靓女们衣着光鲜,就有趣的话题侃侃而谈。

  记者:有人批评《花花公子》一味强调感官刺激,你的答复是?

  克里斯蒂:我认为感官刺激是世上最美的部分之一,保持了人的本性,使生活更有意义。我们的杂志充满感官刺激,却并不低俗。

  享受生活是公司价值观的核心

  53年前,休·海夫纳靠着从亲友那里借来的8000美元,加上用500美元买下的梦露半裸照版权,在自家厨房里剪剪贴贴,创办了

  《花花公子》,每份定价50美分。这份主张“享受人生”的杂志恰好与二战后经济的复苏、年轻人迷惘的心态、摇滚的流行、毒品的泛滥等因素融为一体,成为叛逆和享乐的象征,发行量一度达到800多万份,而后渐渐衰落。上世纪80年代初,克里斯蒂继承父业,开始着手对公司进行改革。

  记者:你认为自己接管公司之后,最主要的贡献是什么?

  克里斯蒂:我的主要贡献是为公司业务的拓展制定了方针政策,使花花公子从一家美国杂志社发展为跨国媒体集团和国际知名品牌。现在我们的杂志遍布20个国家,在全世界拥有1500万名读者。为了尊重地区和国家间的差异,编辑会根据当地的文化、风俗和读者的兴趣设计约占75%的杂志内容,而不是仅仅把一本全世界通行的杂志翻译成不同的语言而已。除了传统的出版业,公司旗下还有电视、酒店、服饰、游戏等。2005年全年营业额约为4.4亿美元。

  记者:你父亲在任时,花花公子的口号是“享受人生”。随着时代变化,公司有没有提出新的口号或加入新的元素?

  克里斯蒂:“享受人生”是我们公司价值观的核心。尽管很多年过去了,这一观点始终没有改变。但我们在不断寻求新的表达方式,比如通过网络等新兴媒体推广品牌。1994年,我们成为第一家采用互联网的杂志。

  记者:你这次来到北京与工商界人士会谈,对集团在中国的市场前景有什么看法?有没有具体的发展计划?

  克里斯蒂:中国市场恐怕是当今全球最活跃的市场了。我和许多美国人一样,为能参与中国的经济发展进程感到异常兴奋。我居住的城市芝加哥与上海是姐妹城市。去年,我们邀请上海市长赴美参加一个经济研讨会,有大约400名美国经理人从各地赶来听他讲在上海投资和做生意的机会,由此可见人们对中国市场的关注程度。这次是我10年内第3次访问中国。来北京之前,我先去香港参加了一家花花公子概念店的开业典礼。如今,花花公子在大中华区的年销售额接近2.5亿美元。相信随着中国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我们的产品销售额会进一步增长。


时尚品牌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掌握每日最新资讯

作者/来源:江雪晴 环球时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