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上海的时髦菜场,社区商业和城市更新会成为新风口吗?
我们把“老字号创新,市井味流行”列为商业发展趋势之一。菜场可以说是最具市井味的商业形态了,我们发现这几年高颜值、多元功能的菜场越来越多了。最市井味的地方也可以变成时髦有趣的社区中心。
民国著名文人江曾祺先生的这段话,让很多人津津乐道。他说:“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2015年之后,“Eataly热”蔚然成风,很多国人在意大利、荷兰、西班牙、日本等国家感受到了在菜市场吃吃喝喝逛逛的生之乐趣。
之后,超市大鳄和互联网企业率先引领了Eataly的潮流,打开了消费者对于超市、对于菜场的想象。不过,本文要聊的不是购物中心,而是如同毛细血管一般,分布于社区之中的真正的菜场。
前段时间,苏州双塔市集成为刷屏热点。双塔市集的前身是双塔菜场,姑苏区的老菜场之一。改造之后的双塔市集不仅基础设施升级,建筑空间功能上做了叠加,业态更加丰富。
花店、咖啡馆、茶馆、熟食铺、堂食区、文娱小舞台、1/9书店、生活市集等等功能都汇聚到菜场空间里。双塔市集希望借此为文化融合、城市更新努力,让更多新鲜面孔走进菜场,感受苏州韵味。
据有关人士透露,传统菜场一方面物业老旧,卫生条件堪忧;另一方面也面临客群老龄化、客流量减少的问题,这两点都促使菜场改造升级成为趋势。
为撰写本文,我们考察了高陵集市、黎安集、乌中市集、永年菜场、蒙西菜场、普阳生鲜勤海店、愚园公共市集、吉祥菜市场等10家上海菜场改造项目,改造时间大多在2019-2020年之间,体量主要集中在1500平方米左右。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上海这些升级后的新菜场:
1
真如•高陵集市
2020年1月
这是一家很有上海风情的集市,两层楼。一层划分为上海特色小吃馆和菜场两个区域,相互之间有连通,也分别都有对外出口。二层是社区公共空间。
上海特色小吃馆集合了小绍兴、大壶春、沈大成、大富贵、功德林、富春小笼、鲜得来等十多家知名老字号。装修上也体现了老上海风情,有点主题街区的味道。集中的堂食区域,被设计成在露天庭院就餐的感觉,很复古。
菜场的部分延续了老上海风,用老派店招、民国海报画等元素作为点缀。菜场的面积比较大,品类摊位丰富,日用杂货和缝补的小摊也在其中。
从平面图示意来看,二楼主要服务于社区,功能非常丰富。就我们考察的情况目前党群共享空间、便民服务站(剪发)、社区食堂、共享健身房已经开放。中午时分,社区食堂人气很旺。
本次我们还考察了位于虹口区的三角地吉祥菜市场,操盘方和高陵市集是同一家,万有集市。前者2018年12月完成了改造,改造风格和功能设定与后者类似,只是规模较小,风格和品牌级次没有那么突出。
2
黎安集
2019年5月
黎安集位于闵行区,前身是黎安农贸市场,一个全长230米,窄长型的城郊市场。改造后的黎安集主要运用了原木和绿色,看起来有点清新。市场沿河而建,临河的一面打造了露天座位,形成商业街。
集市内部动线非常简单,中间通道+两侧店铺的模式。动线的两头都有出入口,一边以菜场功能为主,另一边以餐饮为主,中间有杂货、服装、美发、儿童玩具等作为过渡。
黎安集在设计细节花了不少心思,比如,店招是统一的,但没有全场统一而是不同品类有自己的店招特色。在主通道上设置的休息座椅。据介绍,二楼还有屋顶花园,不过我们没有上去参观。
3
乌中市集
2019年12月
乌中市集位于上海最核心的地段乌鲁木齐中路,两层楼。改造后的市场呈现出南洋风,墨绿色与大面积透明玻璃结合的外立面,给人非常清爽宁静的感觉。
室内木质的菜摊柜台、复古的吊扇与摊位上的吊灯,都流露出南洋风情。柱子的装饰、地板、墙壁的配色也与主题风格有所呼应。菜场内窗明几净,卫生状况在本次考察的菜场中数一数二。
市场改造后对功能的调整不大,两层楼仍都是菜场零售功能。不过,考察时发现二楼将有家云南农场餐厅正在装修,围板上的“菜场餐桌,即将开席”宣传语非常形象。
4
永年菜场&蒙西菜场
永年菜场和蒙西菜场都属于巨鹿集团,分别在2019年5月、10月完成改造。两个菜场相距不到一公里,都位于徐汇区,就连改造设计时的理念都是“城市乡野”主题。
永年菜场,面积约1000平方米,规模略小。摊位的店招,都用一块麦黄色的棉麻布做成,搭配白瓷瓦片,带些日式风格。进入菜场的通道上有用木根、稻草装饰的公告墙。
蒙西菜场,面积超过1300平方米的单层菜场。“野竹篱笆”是蒙西菜场设计上的主要元素,菜场略高于地面,在菜场外围是一排波浪式的野竹篱笆围墙,顺带解决了休息座位的问题。我们到访时正有大叔坐在休息位上吃面。
菜场最外面一排是花店、小食店、冷饮店等门面,菜场里面的摊位店招也延续了野竹篱元素,与外面形象呼应。
5
阳普生鲜(勤海店)
2019年11月
勤海菜场原来是一个位于杨浦区不起眼小马路上的传统菜市场。经过半年多的改造后在去年11月重新亮相。
改造之后菜场更像一家社区商业中心,1400平方米的面积里,菜场功能以生鲜超市的形式出现,但面积做了压缩,只位于项目的末端。不过,我们上周到访时,生鲜超市暂停营业了。
项目的空间设计看起来非常温馨,木质元素运用很多,通道和角落的休息座位充足,洗手间卫生状况良好。
按项目的规划,主道通一侧为主小餐饮(基本都未正常营业),另一侧以社区功能为主,有缝补修理的社区工坊、食堂形式的餐饮、瑜伽馆、共享厨房、儿童游乐空间。
透过玻璃能看到共享厨房里配有灶台、水池、桌椅等设施,据公告牌上的介绍,这里可以举办冷餐会、烧烤、火锅等聚会。打造社区会客厅的理念很好,不过或许是受疫情影响,导致项目的经营略显萧条,不知日后恢复情况如何。
6
愚园公共市集
2019年初
愚园公共市集开在愚园路的弄堂里,白墙黑边的建筑配色很吸睛,项目有两个楼面,二楼有画廊、舞蹈工作室,不定时有艺术展览。整个项目的设计和细节处理都透着文艺,去年一亮相就成为网红打卡地。
它和上文讲到的阳普生鲜(勤海店)一样,菜场的功能都相对弱化了。靠近弄堂深处的一侧是集中的菜场区域。不过目前菜场区域暂时关闭,并未营业。
进入弄堂最先看到的是耳光馄饨、老面馆、咖啡等小餐饮,再往里面走有几家修改衣服、修锁的门面,都是以前弄堂里的老租户。
打造“菜场”的门道是什么?
菜场与商业不同,它承担着城市民生的责任。目前来看大部分传统菜场属于政府或者国有企业,保证菜价稳定是比盈利创收更重要的诉求。
对盈利的追求不高,也导致通常对于菜场的改造预算投入不会太高。除非是像苏州双塔市集那样,肩负着城市更新,展示城市文化重任的项目。当然,随着更多企业看到菜场所代表的社区商业的发展机遇,进入到菜场领域,情况会有所不同。
1、菜场里的回迁户
传统菜场是民生工程而非盈利项目,改造后的菜场通常面临原来菜场租户的安置问题。不过,对于居民来说这倒是件好事,熟悉的菜摊老板、熟食店能再回归,不会让改造后的菜场失去原有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2、不需要每家菜场都变成“Eataly”
对于大部分菜场来说,满足周边一公里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即可。有些政府把社区邻里中心的功能放在菜场,那么可以增加社区服务、居民社交的属性。当然,这对后期运营有一定要求,不然会令功能型空间变成摆设。
类似像Eataly那种把菜场与餐饮、社交都多种功能集合在一起菜场定位,还是需要视地段、规模等多种条件而定。避免打造了很多附加功能,而失去菜场的根本。
3、颜值越高越好吗?
高颜值肯定更加吸引人,国外很多令人惊艳的“最美菜场”也都是先从颜值上征服我们的。不过,实地考察了一轮菜场之后,我们发现有些改造时的设计理念,在后期并未发挥作用,高水准的日常维护更加重要。
在查找菜场的相关资料时,我们有看到好评,赞叹新菜场颜值更高,更干净;也有看到负面评价,有人说过多的小吃店压缩了菜摊贩的数量、新的设计不符合老居民的消费习惯等等。
但无论消费者评论积极与否,我们都能发现商业企业们对于像菜场这样的社区商业的重视程度在提高。特别是疫情之后,社区商业的稳定性吸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菜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个缩影,而城市更新又成为房地产行业发展至今的大势所趋。那么,社区商业和城市更新会成为新的风口吗?
时尚品牌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掌握每日最新资讯
编辑: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