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等又检出致癌物,国际品牌又出质量丑闻
新华社上海电(俞丽虹、孔徙)继浙江工商部门因产品质量问题、火烧欧洲进口高档皮鞋后,阿玛尼、博柏利、杰尼亚等品牌服装在上海被判为不合格,不久,艾格、维沙曼等知名品牌女装又在广州被检出致癌物质可分解芳香胺…… ,;然而,不少品牌面对曝光保持低调,甚至以一句“没什么影响”淡淡带过。
“销量很好,没受什么影响”
国际知名品牌近来屡屡出现在监管部门的“问题产品”名单上,许多消费者表示“震惊”,然而记者采访时也听到了另一种声音:“这么大名气的牌子会有质量问题吗?可能布料是国产的吧?”“那么多明星都穿名牌,能有问题吗?”
被监管部门曝光后,大多数国际知名品牌选择保持缄默。虽然有的国际品牌将相关批次、规格的“问题商品”撤下柜台,但对什么原因造成质量问题以及采取哪些善后措施,则没作出进一步解释,工作人员回答:要等“总部的调查和通知”。甚至有的品牌负责人还表示,他们的产品元旦期间“销量很好,没受什么影响”。
顶级品牌受到过多人的关注;
“在国外,知名品牌应对此类事件,大多会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陈信康分析说,“问题在于,相比成熟市场,顶级品牌在我国受到了过多人的关注。”
与走大众路线的二、三线品牌和商品不同,一级品牌,尤其是顶级品牌属于“小众商品”,专注于小部分特殊人群。这些目标客户收入不菲、实力不俗,对品牌的认知度、忠诚度都比较高。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目标客户选择顶级品牌,绝不单单只看中其工艺、品质,而是对品牌文化、内涵的认同。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调查显示,中国的名牌消费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家财万贯”的富翁,一类是白领上班族,他们的年龄在20岁至40岁之间。而欧美地区的名牌消费者,年龄在40岁至70岁之间。
从消费的商品来看,目前中国消费者选购的名牌商品主要集中于手表、皮包、化妆品、时装、珠宝等,欧美国家的“品牌客”更乐于选择房屋、汽车、旅游等。专家指出,这一方面反映出中国老百姓的口袋还没有真正“鼓”起来,同时反映中西“品牌客”的消费心理存在差异。
不够理性的奢华
与成熟的消费群体相比,中国的名牌购买者对品牌一般不会作太多的学习或研究,品牌消费仍然以有形商品为主,并追求最新、最时尚。而欧美消费者通常更加专注于所购商品的真正价值,偏爱、尊崇体验式消费。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调查报告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的名牌购买者,多数喜欢购买自身能力所及范围内“最昂贵的商品”。
“炫耀、攀比,催生了一种‘你有我也有’的消费行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黄漫宇博士表示,一些大学生看到同学买了名牌产品,就会产生自己也要拥有的心理,没有考虑产品的使用价值。“中国高密度的人群,会助长品牌消费中的盲目攀比之风。”
面对越来越多跃跃欲试的消费者以及随之迅速膨胀的市场规模,不少国际顶级品牌和代理商踌躇满志。投放广告、增加网点、开设旗舰店,甚至不惜改变品牌长久以来坚持的一些做法。“就像瑞士名表,有的顶级品牌几乎不打广告、不追求销量,只针对有限的目标客户限量生产供应,宁可在大众消费群体中‘默默无闻’。但到了中国,代理商为了利润,巴不得让更多的人来买,不顾定位和特色,甚至甘冒品牌被做滥的风险。”一位钟表行业资深人士对记者说。
心态需要更加平和
专家指出,国内消费者对国外品牌比较陌生,在没有对品牌价值和品牌文化学习研究的基础上,一味认为“月亮总是国外的圆”,这样的观念首先应当改变。
那些不考虑价格、不考虑使用价值、不考虑实际购买能力,“先消费,再烦恼”的行为,并不是成熟、理性的举动。事实上,无论对顶级品牌,还是对进口产品,我们都需要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黄漫宇博士表示,既不要因为格外的“宠爱”,让国际名牌变得越来越傲慢;也不要因为盲目的崇拜,让消费市场陷入“奢侈病”的困扰。
时尚品牌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掌握每日最新资讯
编辑:k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