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匹狼从硬汉变身“小狼狗”?2018营收大涨14%市场走向
国内男装服饰集团七匹狼近日发布了2018财年全年业绩报告,营业收入同比大涨14%至35.17亿元,净利润则上涨9.38%至3.46亿元。除了核心品牌七匹狼外,该集团旗下还拥有“16N”、“WolfTotem”(狼图腾),以及国际轻奢品牌“KarlLagerfeld”。的中国市场运营权。
重新觉醒的七匹狼,收入大涨14%
专注于男装行业 29 年的七匹狼,在男装行业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七匹狼”品牌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与广泛的群众基础,加上近两年相关改革措施已初步呈现一定的效果,2018整体业绩稳中有进。
实现营业总收入为 35.17亿元,营业利润46.3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4.63亿元,较上年分别上升14.01%,17.53%,9.38%。
作为一家主要业务为针对中国市场内销的公司,七匹狼扎根于中国市场,持续渠道下沉覆盖销售网络。
按地区分:
华东地区营收21.98亿元,营收占比62.48%;
华南地区以4.54亿元紧跟其后,占比12.90%;
西南、华中、华北、东北、西北分别为3.21亿元、2.13亿元、1.86亿元、0.78亿元、0.66亿元;
国外地区为0.013亿元,仅占据0.04%。
按品类分:
外套类5.05亿元,营业占比14.36%,同比增长18.47%;
裤子类4.70亿元,营业占比13.36%,同比增长18.91%;
夹克类3.02亿元,营业占比8.59%,同比增长5.42%;
西服类0.94亿元,营业占比2.67%,同比增长12.46%;
毛衫类1.58亿元,营业占比4.50%,同比增长19.51%;
衬衫类1.96亿元,营业占比5.57%,同比增长5.89%;
由上述数据可见,以变色夹克和西服起家的七匹狼,也是作为国内率先登陆中小板的上市公司,在经过低落期的调整后,夹克和西服的比率已经逐渐降低,这也是中国男装市场潮流化、多样化的大趋势反应。
七匹狼作为国内率先登陆中小板的上市公司,在经过几年的低落期后,如今在公司的品牌运作下不断融合新生代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加上女装市场饱和下的男性消费者时尚意识觉醒,年轻化的七匹狼开始在市场再次占据一席之地。
多品牌、多元化布局战略
Wolf Totem
自2013年主品牌业绩下滑之后,主要因为线下店铺过高的租金成本,14年减少了一半线下销售点,随后推出了针对年轻群体的品牌“Wolf Totem”(狼图腾)。
贯彻图腾文化的狼图腾 (Wolf Totem) 创意总监为来自于意大利米兰的Colin Jiang,其早先在纽约、巴黎发展,后定居米兰。
本着对艺术的执着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以及双文化背景的熏陶,Colin特别擅长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流行设计中,通过传统的手工艺和现代立体的剪裁创造出具有独特DNA的作品。
这也是第一个受到米兰时装周官方邀请走秀的中国男装品牌,连续几年受邀前往时装周走秀。
2017年斥资3.2亿拿下Karl Lagerfeld的同名品牌KARL LAGERFELD的中国市场运营权,用服装行业的运作经验,努力提高在中国的经营效率,主品牌七匹狼的新代言人更是选择了“这就是街舞”第一季总冠军韩宇,这都是品牌向高端、年轻化转型的一大步。
在这个基础上,七匹狼已经从一个单纯的男装品牌,到多品牌、多元化布局的综合产业链,通过收购并购布局七匹狼生态圈,当然良好的财务状况也是支撑七匹狼并购举措的一个促使因素。
不仅仅是Karl Lagerfeld,七匹狼公司还投资入股了《周末画报》母公司现代传播集团的附属公司现代数码;以及入股英国电商平台Farfetch等等。
优势的渠道建设
作为扎根于中国内销市场的品牌,七匹狼公司拥有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渠道,并在经历这两年起伏后进行沉淀,这是公司渠道的核心优势。根据经销商的零售经验反馈到公司商品企划及渠道改造,为公司运营管理带来良性循环。
主要经营模式按照企划、生产、销售、反馈进行后,以自主生产和外包生产相结合的产品生产模式,供应链中心通过供应链评价体系甄选供应商进行下单,在商品企划确定的成本范畴内,供应链中心决定产品的采购价格。
目前除茄克类、外套类和休闲裤类的部分产品自制生产外,绝大多数产品是采用外部采购模式进行。
直营加盟相结合,线上线下相配合的产品销售模式,吸取多渠道的优势加强管理,在主品牌“国民基础款”的基础上,发展多品牌与渠道配合。
TFS观点:
2018年度的国际经济形式相对动荡,国内经济受外部贸易摩擦等事件影响,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消费热情相对低迷。但同时得益于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及关税调整、减税等优惠政策的出台,又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消费热度。得益于多渠道的战略布局,根据产品在终端的表现不断进行调整优化。让七匹狼在复杂的市场中得以稳步增长。
服装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来自国内外竞争品牌的竞争压力仍将持续甚至加大。消费者的需求日趋多样,个性化、差异化消费兴起,使得行业更加细分,单一风格品牌的外延有限。
夯实已有品牌的经营,积极培育新品牌,同时加大外延收购的力度,扩充公司品牌覆盖的消费人群,以寻求更广泛的市场份额,对于传统国民品牌来说,主品牌的扩宽渠道与多品牌升级定位相结合,算是目前的主流方式,众多案例也证实了这个方式在目前市场的可行性。
时尚品牌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掌握每日最新资讯
编辑: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