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红蜻蜓”满天飞 温企屡遭傍名牌暗算
“‘狐狸’满山走,‘卡丹’到处有;‘老爷’被偷车,‘鳄鱼’全国游;‘金利来’,愁!愁!愁!”这首打油诗形象地描绘出了当前名牌被“傍”的现状。在温州,红蜻蜓、法派、报喜鸟、奥康等等品牌,也都纷纷遭遇了傍名牌的暗算。
昨日下午,红蜻蜓集团联手瓯海区工商分局经检大队执法人员,在温州任桥工业基地查处了正在生产“法国红蜻蜓鞋服有限公司”授权的皮鞋,现场查封涉嫌虚标注、侵犯商标注册权的成品皮鞋147双,外包装鞋盒270个。
谁动了名牌的奶酪?
温州拥有大量的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和生产企业,而这正成为“傍名牌”的造假者活动的温床。
去年10月,红蜻蜓做了一个专题市场调查,发现自2002年起,一些人就在香港注册了50多家以“红蜻蜓”为字号的空壳公司,其中有25家空壳公司的产品已在市场上出现。这25家企业中,温州的鹿城、瓯海、瑞安和永嘉人注册的就达15家,温州有14家企业被授权生产。如瓯海郭溪镇就有5人注册了以“红蜻蜓”为字号的空壳公司,有5家企业被授权为这些公司生产。“法派”西服是温州法派集团生产的著名西服产品,然而早在2001年,上海一家贸易公司就在“法派”商标前加上“啄木鸟”三个字,并在“服装、鞋、帽”等商品上申请注册了“法派啄木鸟”商标。还有一家公司将自己的商标注册为谐音的“发派+FAPAI”。
据了解,“傍名牌”的手法各异,有采取注册类似已有品牌的商标,造成消费者错觉的,也有通过异地注册相同企业名号,再突出企业名中的商标号以误导消费者的;在地域选择上,有在内地申请注册已有商标名号的,也有在境外申请的,而后者近年来尤为严重。由于商标的申请要遵循区域原则,一些不法厂家和个人于是利用境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宽松的商标注册环境,抢先注册,牟取不正当利益。
法律“叫停”傍牌行为
最近,红蜻蜓集团以涉嫌不正当竞争等理由,将19家在香港注册,有着意大利、美国、法国等所谓国际背景的红蜻蜓公司告上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在规定的答辩时间内,这19家“国际公司”均没有向法院提供答辩材料。按照香港诉讼法律规定,法院遂依照原告诉讼请求,作出以下判决:因涉嫌不正当竞争,这19家傍名牌的“李鬼”公司名称被停止使用,公司名称应立即从香港公司注册署除名,不能再使用任何包含“红蜻蜓”名字或名称以及相似的名字或名称,也不能授权、批准他人使用等。红蜻蜓集团在香港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
“‘红蜻蜓’赢了官司,是市场走向有序的一个信号。”一位温州企业老总说。紧接着,红蜻蜓还将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维权措施,将在温州掀起一场对境外注册红蜻蜓字号等侵权行为进行集中打击的行动。
名牌维权任重道远
从过去“傍”他人品牌,到现在频繁被他人“傍名牌”,这一现象的出现,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温州产品知名度的提升。如何保护自己的品牌,成为一些温州企业成长中的新“烦恼”。借助法律武器和政府部门的力量,是可以采纳的主要途径。但同时还要求企业家要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在思想意识上认识到品牌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地加入一些商标保护组织,并率先在一些需要进入的国家和市场注册自己的品牌。
随着法律的逐渐完善,政府部门维护知识产权力度的增强,傍名牌的法律空间,将越来越小,那些“傍名牌”者也将无处容身。
时尚品牌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掌握每日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