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资讯正文

曾经是潮流风向标的 I.T ,为什么现在影响力越来越有限了?

作为最早在大陆开品牌集合店(SelectShop)的公司之一,目前它有近70家小i.t(自创品牌为主,也有中档价格国外高街品牌)和近30家大I.T(主要设计师品牌和高价的潮牌)。一千多两千平方米的店铺内集合了十几个品牌,I.T集团从中挑选卖得好的品牌单独开店。

从 1980 年代在香港代理马丁靴和 Levi’s 牛仔裤起家,对潮流敏感的沈嘉伟和他的 I.T 集团最初依靠国内外潮流时间差获得了影响力,现在,这个优势正在消失。

I.T 的名字和信息技术没有关系,据说是从 Income Team 取首字母而来:名字多少有应验,去年它的收入已达到 80 亿港币。它有十多个自有品牌:izzue、b+ab 和 AAPE 等;代理着超过 300 个潮牌和设计师品牌,包括 Off-White、Kenzo 和 Tsumori Chisato 等。

作为最早在大陆开品牌集合店(Select Shop)的公司之一,目前它有近 70 家小 i.t (自创品牌为主,也有中档价格国外高街品牌)和近 30 家大 I.T(主要设计师品牌和高价的潮牌)。一千多两千平方米的店铺内集合了十几个品牌,I.T 集团从中挑选卖得好的品牌单独开店。

I.T 都卖些什么品牌?业务构成?(资料来源:I.T 集团财报)

10 月 24 日 I.T 集团公布了 2017~2018 财年半年报,看起来不是那么乐观。2017 年 3~8 月,它总收入仅增长 0.2%,为 36.5 亿港币。

还是有好消息:这半年净利润增长 54.7%,为 6040 万港币。

利润的增长主要来自汇率和合资经营企业——主要是老佛爷百货的状况改善。包括老佛爷百货的北京门店在内的合资经营去年亏损了 389 万,而今年盈利了 411 万。虽然之前亏损有收窄,这是 I.T 集团首次提到老佛爷盈利。另外近 500 万是来自于汇率的收入(net exchange gains),去年相应部分是亏损的。

这半年,香港和澳门市场继续收缩。它在大陆的总销售额增长了 7.3%,不过这几乎都是开新店拉动的——考虑到这半年同店仅增长 0.9%(去年同期同店销售增加了 4.6%)。也就是说,在它经营一年以上的店铺,没有更多的消费者来购物了。

如果从同店销售和销售额来衡量的话,这不算一个满意的成绩。这半年内——包括 3月初和 8月底,I.T 集团进行了两次“感恩折扣”(也是每年的惯例),小 i.t 在低折扣之后还会有买三送一或买四送一的优惠。但即便这样也没有能让更多人消费。

它从 6 月起做出了一些新动作,8 月,I.T 集团首次有了代言人——吴亦凡;宣布将在上海陆家嘴开出中国大陆地区的第二家老佛爷百货;9 月重新推出了线上商城 ITeSHOP,还有“实验性”的新零售业态的尝试——i.t blue block 和 zi.ti zi.ti.。

虽然和明星一直走得比较近,不过直到两个月前 I.T 才首次有了集团代言人

前不久,他们刚在沈阳和徐州开了一个新的集合店 zi.ti zi.ti,出售比小 i.t 主力品牌均价更低的产品。在这个号称“更年轻化”的店铺中出现了两个新的品牌——GreenishPink 和 CCAABB(据我们估算,一件卫衣的差价跟主力品牌如 izzue、b+ab 大约在 100~200 元左右)。I.T 集团执行董事、I.T 中国首席执行官陈惠军说这是为了“把新的品牌带给那些以前觉得我们产品价格比较高的客人。”

价格(性价比)是大小 i.t被消费者质疑的原因之一。在豆瓣和什么值得买的相关讨论中,i.t “折扣之后还是贵”的声音并不少。这可能会让一部分潜在或非忠实消费者转移到淘宝或者是 Zara 这样价格更低、紧跟时装周及 T 台潮流的快时尚。当然,也有人觉得 I.T 定价比较合理。广州的白领 Sharon 在谈及价格的时候说:“以前就觉得它很高的价格。现在,它的定位没怎么改变,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价格就更好接受了。”她觉得这有可能跟平均物价上涨更快有关。

现在,i.t 打算拉进来一部分因为价格敏感而离它而去的消费者,并且通过“价格更亲民”的新品牌更早地接近那些消费力不能够及 izzue 等品牌的年轻消费者。不过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当 i.t 的价格更接近快时尚的时候,它真的就有优势了吗?

进入低线城市也是拓展消费人群的表现,这样的布局大约在 2011 年前后就开始了。这两年它加快了渠道下沉。

上一财年 I.T 集团进入了常州、贵阳、昆明、济南、太原、南宁和长春等城市。今年上半年又进入了徐州。目前它在 29 个城市都有布点销售,近六百家门店中三百多家都在北京上海。“目前我们在超级城市的布点已经相对到位了,到第二梯队的省会城市我们在陆陆续续布店。未来会在三四线城市深耕细作。”陈惠军告诉《好奇心日报》。

在这些地方,i.t 不是毫无知名度。一些消费者在一线城市的重点商圈见到过 i.t。在福建漳州读高二的莫烨从她的姐姐口中知道了 i.t 和旗下品牌,去上海、广州和香港旅游的时候会前去购买。加上现在 i.t 有了一个最近热度颇高的代言人吴亦凡,或许打开这些新的年轻的市场会容易一些。

之前 I.T 集团不重视电商,现在策略也改变了。

2012 年它就推出过官方商城并且进入天猫,不过当时“只是试水”。在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陈惠军承认当时天猫销售的很多产品都是过季的,主要起到清库存的作用。“因为当时客人平均消费单价是偏低的,当时(线上)客人并不是跟我们 i.t 这边最吻合,”他说。

时尚零售的渠道早已发生变化。连一向骄傲的奢侈品品牌如 Gucci、纪梵希、迪奥都在中国开通网购或者社交媒体上发售独家产品。YOHO!和 Hypebeast 这样的潮流时尚网站近年也加入电商的阵营:2016 年 Hypebeast 在香港上市;YOHO!去年的销售流水达到了 20 亿元。

年轻消费者可能把逛实体店的时间都花在了手机和电脑上。在深圳工作的 Isabella 说:“最近一年很少逛实体店了。”她最近常用连卡佛和 Free People 的 App 购物。她之前还会去香港的大小 I.T 里购物的。

另一个问题是,选择海淘的消费者在增多,他们可以绕过 I.T 这样的“中间商”买到一些它代理品牌的产品(虽然 I.T 依然在一些联名限定的产品上有渠道优势)。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预测,2018年,中国的海淘人数将达到 3560 万,海淘规模将达到 1 万亿元。

在这些冲击下, I.T 集团不可能不着急。

跟五年前的“试水”比,今年 I.T 的电商看起来更像是那么回事。它在昆山建立了物流中心,还请来在 YOOX 和连卡佛电商都工作过的乔万尼(Giovanni Cirillo)来管理重新成立的电商部门。现在,它还为旗下品牌 Fingercroxx、Fred Perry、AAPE 和 :CHOCOLATE 等品牌开了单独的天猫店(原来它的品牌都聚集在 i.t 天猫旗舰店下面)。陈惠军强调现在线上线下会尽量做到同价。在今年重新拾起电商之后,他表示“目前势头还是比较健康和稳健的。”之后是否会保持这个趋势,还未可知。

除了电商,还有所有人都在谈论新零售。I.T 集团也做出了一些多样化的尝试,比如 7 月份它在杭州开了一家 i.t blue block。这家店和以往小 i.t 的最大不同是在室内设计上考虑到了消费者拍照上传朋友圈等社交媒体的需求,在这个店里它还卖起了果汁(虽然服装品牌卖个咖啡饮料什么的,早就不算新奇了)。

I.T 集团在香港的尝试更多,那里的小 i.t 还销售 3ce 等品牌的美妆等。上半年 I.T 和日本甜品公司 FLIPPER’S Pancake 达成合作,将该品牌引入了香港。它最近收购了有 6 家门店的香港甜品品牌 SIFT——这两个举措不免让人联想到陈惠军曾提到可能会在中国大陆 I.T 门店引入餐厅。

不管是更新店铺设计,还是引进餐饮,这些都是为了增强体验,吸引客流到店里来。毕竟,除了打折的时候,大部分小 i.t 的门店跟 Zara 或优衣库比都太冷清了。

在 2003 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它“港潮”和“日潮”的风格引领了一线城市年轻人潮流。2008 年还有点评用户这样说:“魂牵梦萦的地方啊……每次路过必定要进去晃晃……一度买过很多东西…”不过,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一些消费者开始批评衣服的设计或者门店服务。 

不久后 2013 年它开始遭遇第一个低谷,中国同店销售停滞,净利润大幅下降,总销售额也是增长最慢的一年。它的问题开始显现:对潮流变化把握失灵,没有提早预料到韩系潮流超过了日系和港系。

当时不少人将其视作“第二个 Esprit”,认为 I.T 会走上快速衰落和关店的路。经过内部调整,尤其是小 i.t 品牌的迭代(减少日系品牌,增加韩国品牌),它在下一个财年就基本恢复了原来的增长态势。I.T 集团因为“多层次、多品牌、多模式” 的零售模式,和设计师品牌及一些国外潮牌走得近这些老本钱,还是保持着一定竞争优势。

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和渠道的改变减弱了 I.T 的时尚话语权。过去,因为国内流行趋势相对滞后于国外,I.T 有时间优势。不少年轻消费者能够去它的门店获得“时尚的教育”,在那里发掘新品牌或者买到有设计有风格的服饰。现在,Instagram 等社交媒体和时尚博主能让消费者第一时间知道时下的流行趋势。一些小众品牌从在本土走红到传到国内,再到消费者开始海淘,经历的时间在变短。I.T 向消费者推荐新锐品牌的作用相对减弱了。

与此同时,竞争在加剧。在“买一件当季最流行的服饰”需求冒出的时候,消费者的选择更多了。Zara、国内品牌如太平鸟甚至是淘品牌同样在“借鉴”时尚金字塔塔尖传下的元素,消费者可能会选择更快的品牌。相对而言,I.T 集团可能变得被动了。

即将年满 30 岁的 I.T 集团还能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心吗?



时尚品牌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掌握每日最新资讯

作者/来源:好奇心日报
编辑:alushazi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