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转亏?堡狮龙靠金融产品增收
同其他港资品牌一样,堡狮龙集团收入也因主业低迷得到制约。去年,堡狮龙同店销售获得6%的下降,而2015财年则有1%的增长。几乎全部主要市场的销售都由盈转亏,占集团70%业务的港澳市场由前一年的持平退步至下跌9%,占14%的内地市场由增长6%衰退至下跌5%,台湾地区也出现6%的跌幅,而前一年有7%的增长;只有新加坡恢复增长,增幅为6%,前一年下跌2%。毛利率也因为收入减少而萎缩240个基点至47.7%,2015财年为50.1%。
主业经营不理想的香港休闲服装零售商堡狮龙国际(Bossini)不断加大对金融产品的投资力度。堡狮龙国际近日发布公告,透露公司已分别于去年6月15日和6月17日订立认购由瑞士信贷银行香港分行提供的金融产品,总额2.33亿港元。
认购金融产品
堡狮龙国际表示,公司于去年6月15日订立第一次认购事项,公司认购由瑞士信贷银行香港分行提供本金额为7790万港元的金融产品。6月17日,公司订立第二次认购事项,进一步认购由瑞士信贷银行香港分行提供本金额为1.551亿港元的金融产品。两次收购总额2.33亿港元,到期日为2019年12月,年息3%,至今已收取利息收入340万港元。
对于去年内两度发布盈利预警的堡狮龙来说,投资金融类产品似乎已成为更为“稳定”的收入来源。去年,由于到访该品牌核心市场港澳的内地旅客人数下降和强势港元导致内地旅客在港澳的消费减少,加之本地消费意欲低迷以及市场竞争激烈,堡狮龙在截至去年6月30日的全年总收入同比下滑8.1%至23.193亿港元。
主业低迷
同其他港资品牌一样,堡狮龙集团收入也因主业低迷得到制约。去年,堡狮龙同店销售获得6%的下降,而2015财年则有1%的增长。几乎全部主要市场的销售都由盈转亏,占集团70%业务的港澳市场由前一年的持平退步至下跌9%,占14%的内地市场由增长6%衰退至下跌5%,台湾地区也出现6%的跌幅,而前一年有7%的增长;只有新加坡恢复增长,增幅为6%,前一年下跌2%。毛利率也因为收入减少而萎缩240个基点至47.7%,2015财年为50.1%。
去年全年堡狮龙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均得益于出售物业和租回安排所得的2.67亿港元收益而分别猛增129.8%和153.2%至3.043亿港元和2.921亿港元,撇除这项收益后的净利润则锐减超过78%至2500万港元,2015财年净利润为1.15亿港元。
虽然集团零售总面积按年增加10.5%至49.1万平方尺,但每平方尺销售额则大跌14.3%至3600港元。截至2016年6月30日,集团在3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947家店铺,比上年同期净增9家,其中直营店净增23家至238家,特许经营店净减14家至667家。我国港澳、内地、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四大市场的员工总数下降100人至2200人。
港牌失声
事实上,目前,堡狮龙、班尼路和佐丹奴等港资品牌均已走上下坡路。服装行业资深观察人士、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表示,这些港资品牌业绩确实受到了整个服装行业大环境萧条的影响,但公司自身的产品体系也缺乏创新。虽然公司也在不断调整,但核心问题是这些动作或许只是为了满足投资者利益的一些救赎,没有更多中长期规划。
近几年来,在种种政治及经济问题的困扰下,全球经济前景持续不明朗。中国内地经济和其他主要经济体一样,将受目前欧洲经济不稳定局面所影响。欧洲经济转弱会影响中国内地出口,也无可避免地对中国内地在欧洲市场的投资造成负面影响。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堡狮龙、班尼路、佐丹奴等老牌港资服装品牌均未能免俗地走向衰落。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品牌大多都错误地判断市场环境,也未能引起中国消费者的共鸣。Kantar Worldpanel消费者指数中国区总经理Jason Yu指出,在时尚零售市场,中国消费者对品牌越来越挑剔,尤其在选择快时尚品牌产品时,他们的消费也变得越来越谨慎,随着电商的发展,中国消费者的视野变广,忠诚度也越来越低,不会像以前一样只会购买一个品牌的产品。
而在品牌大本营香港地区,则受困于不断出现的经济挑战及港元强势。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预期零售市场前景仍然不明朗。而由于内地游客到港消费数量逐渐缩水,入境旅游业疲弱,加上经济环境不尽如人意,本地消费习惯愈趋保守,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布的零售业销货额按月统计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去年7月与2015年同期比较,香港服装零售业销货价值上升1.6%,市况于持续跌势后略见回稳。
蚕食份额
堡狮龙集团表示,为了应对挑战,集团将扩大青年人的市场份额,并发展更多更具功能性的产品,以迎合市场需求。此外,企业还将通过优化现有产品的尺寸和跳码系统,扩大顾客群,并持续发展童装系列。此外,为提升整体营运效率,堡狮龙也将强化供应链管理以及在集团内全面推行成本控制措施,并计划培养若干具有发展潜力的出口市场,与合作伙伴推出跨品牌及授权项目。
不过,对于堡狮龙来说,复苏显然并非易事。在中国内地一二线市场内,原本属于堡狮龙等港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早已被ZARA、H&M、优衣库等国际快时尚品牌蚕食,而在三四线城市,国内品牌的异军突起也让港资品牌的发展束手束脚。而在童装业务方面, 美特斯邦威、森马、特步等品牌旗下童装业务早已被中国消费者接受并熟知,港资品牌的杀入恐怕难上加难。
时尚品牌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掌握每日最新资讯
编辑:alusha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