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外毛继鸿:努力成为一个偏执的匠人
毛继鸿:现在很多传统品牌的销售额都在减少,其实最早受到互联网冲击的就是图书业。2011年开店的时候,别人说你疯了,别人都在关店,每天上百家的店都在关,你为什么还在开?然而到了今天,书店又流行回来了。互联网上有很多模仿者,没有发票,很多假货,各种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互联网没有规则。所以服装行业的现状很难去说好或者不好,而对未来我充满信心。
初次见到毛继鸿,没有太多商人的精明,一脸的书卷气。在这个在商言商的年代,一个生意人却怀揣着关于匠人的梦想偏执地与世界对话。不去过多地评论偏执对于商业品牌而言是福还是祸,在笔者看来,当今社会,一个努力成为偏执匠人的人,注定有不一样的生活。
不懂“生意经”的生意人
北京商报:例外选择在华贸开店,恰逢国内的奢侈品大环境不好,LV等大牌都面临关店,您在华贸开店的信心何来?更多是不是考虑战略上的调整?
毛继鸿:不开不行,不管怎么样都得活。服装行业,不管商业环境如何,总得开店去面对消费者。奢侈品前面十来年在中国市场快速扩张,现在也在调整,其实从2012年就开始进入调整期,这个不矛盾。对于一个中国品牌,我觉得入驻华贸是支撑自己的市场,还是主要服务于本土消费者。
北京商报:这家店更多的意义是在于品牌价值还是希望在销售上提供更好的渠道?
毛继鸿:华贸、SKP是北京最重要的商圈,例外拥有一楼店铺也代表品牌的实力,这对于国内品牌而言也是首次。我没想战略之类的高度,只是希望以中国品牌的身份存在于那个地方。中国品牌本来就可以与国际大牌平起平坐,首先要在自己的家乡做到这点。
北京商报:未来像北上广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大牌林立的地方都会布局自己的店铺吗?
毛继鸿:这个要看经营者本身,发展商也好,商家也好,他们要看到品牌销售所带来的价值。对于我而言,这个店更多的是希望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匠人精神的根源是情怀
北京商报:对您而言,战略意义和个人情怀哪个更重要?
毛继鸿: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想,在北京好的商圈的一楼位置有几个中国自己的品牌?做商业的人,除了赚钱之外,要养成自己的思考习惯。日本有表参道、巴黎有蒙田大道、伦敦有牛津街,虽然都是商业的,但那些地方都是以自己品牌为主,然而在国内并不如此。我做事情要考虑更远的意义,就是示范性。也并没有想哪个更重要,而是希望看到变化。
北京商报:很多人说现在传统的服装行业面临互联网的冲击、国外品牌的挤压,生存环境被挤占,您如何看待国内传统服装行业的现状及未来?
毛继鸿:现在很多传统品牌的销售额都在减少,其实最早受到互联网冲击的就是图书业。2011年开店的时候,别人说你疯了,别人都在关店,每天上百家的店都在关,你为什么还在开?然而到了今天,书店又流行回来了。互联网上有很多模仿者,没有发票,很多假货,各种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互联网没有规则。所以服装行业的现状很难去说好或者不好,而对未来我充满信心。
消费者需要引导而不是迁就
北京商报:例外创立20年来,消费者的诉求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毛继鸿:中国的消费者有很大的变化,受到媒体、互联网、国际品牌的影响,这对行业来讲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竞争,市场也更国际化。从中国消费者自身来讲,从一个过去盲从的状态,到了一个自身有很强烈的判断力、审美,以及对于品牌的认识。消费者逐渐从非理性到理性的过程,这对于好品牌、好企业来讲是好事。例外的消费者也同时发生变化,毕竟已经有20年了,我们的消费者那时候20岁,现在都已经40岁了,尤其对于女性来讲,身体的变化是非常大的,例外希望保持年轻心态的基础上,传递价值。不管是从触感、美学,对描绣、对纤维、对染色的关注,还是希望通过既往的价值观跟我们提倡的东方生活方式上面,给到消费者一个更好的影响,给予他们情感表达上的一个载体。
北京商报:现在生活环境各方面都在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变化,服装也一样。作为一个经营了20年的服装品牌,如何变与不变之间达到一个平衡?
毛继鸿:如果品牌的价值观统一不变,便不会困惑,就像人们随心而去做的事情便会觉得温暖。其实困惑来自于不断被新潮事物冲击,比如互联网、网红。有人选择去拥抱,有人选择冷静地对待,这些都是个过程。
时尚品牌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掌握每日最新资讯
编辑:alusha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