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安踏超越对手成为国内体育用品老大?!
在这一轮的洗牌中,安踏能够存活并赶超曾经的大哥——李宁,成为国内体育用品的行业老大,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过去五年是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悲惨岁月,从2011年趴下去之后,至今依然没爬起来。但国外品牌如耐克,阿迪达斯却是在继续攻城略地,新兴起来的品牌New Balance也获得了快速的增长,国内只有安踏2015年市场份额9.9%,超过了2011年的市场份额9.5%,其他四家上市企业(李宁、特步、361度和匹克)都未超过2010年时的市场份额。
NO.1 始终不变的目标策略
究其原因,这与安踏的产品结构调整有关。安踏之前只有三个产品系列:安踏、安踏儿童、运动生活,一直以来都是定位大众市场。安踏并不想改变其定位,于是在高端市场上采取了收购政策,2009年安踏收购了定位高端的FILA,经过几年的经营,FILA取得了不错的表现。
从2010年起,安踏开始与NBA合作以提升自己在篮球方面的专业形象,并于2014年推出了仍然定位大众市场但定价相对安踏其他产品价格要高的NBA品牌。前不久安踏第一次公布了非安踏产品的数据,其第三季度零售金额较2015年同期增长了60%到70%,这反映了安踏的NBA品牌与FILA品牌的增长性不错。
此外,2012年安踏在网点的管理上把安踏系列与运动生活系列并在了一起,并从2013年起不再提运动生活系列,慢慢淡化运动时尚的概念,而是进一步强调安踏的专业性。2015年10月,安踏宣布“只管去踢”足球战略,正式进军足球市场,郑智成为安踏足球推广大使,范志毅和徐阳则加入了安踏足球教练团队当中。与赞助核心赛事不同的是,安踏聚焦青少年足球,实际上就是在为自己的品牌培养未来的消费者。与阿迪达斯赞助顶尖赛事,抢占顶尖足球资源不同的做法是,安踏依然定位基层,而这部分的消费者是非常庞大的。
安踏一直很明确自己的定位满足的是中国数量最多的消费群体,做“国民运动鞋”。数据显示,目前安踏店面在7000家左右,从分布情况来看,一线城市占15%左右,二三线城市占75%,其他市场占比为10%左右。即便谈到对于未来的定位,安踏总裁郑捷坦言,安踏不会变化,只是在运动这个领域中进一步升华和细分。
NO.2 强大的执行力
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的勤奋与执行力一直被业界人士津津乐道,在2012年-2013年零售转型最为艰难的时期,丁世忠几乎走遍了中国所有的地级市,总数超过500家,这个数据,或许只有同样以勤奋著称的昔日首富,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能与之相比。并且,他的这个习惯并没有随安踏业绩的转好而改变,而是成为每年必做的事。在国内做体育品牌,位居丁的岗位再去做拉网式踩点,其实并不常见。
据媒体报道,丁世忠熟知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他会对店内的陈设提出具体的建议,会对品牌赞助的权益追根问底,这种自上而下带来的压力,让员工也为工作竭尽所能。2015年9月,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安踏在一线城市的180家店铺在半天内同时完成“换装”,并配合冬奥会开展一系列促销活动。强大的执行力直接提振了销售的业绩,当日销售同比增长16.7%。
丁世忠还拥有非常强大的学习能力,并且具有极高的转化效率,这推动了安踏的进化。举个例子,库存危机出现后,安踏提出了由品牌批发向品牌零售转型。为此丁世忠拜访了百丽的盛百椒和达芙妮的陈英杰,了解百丽的供应链运转和达芙妮的零售运营系统转型。陈英杰告诉丁世忠达芙妮花了8年时间才完成自营零售体系的改造,但丁世忠将渠道转型时间压缩至三到五年。
当然,丁世忠也承认,安踏跃居行业第一,除了自身努力外,也在于竞争对手犯了错。不过,丁世忠对昔日的对手李宁,依然不掩盖自己的敬佩之情:今年李宁盈利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一个曾经亏损过30亿元的企业,如今依然没有垮下,足见其强大的品牌价值。“如果安踏这么折腾,我无法想象会怎么样。”
时尚品牌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掌握每日最新资讯
编辑: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