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资讯正文

鞋界儒商钱金波:文化引领红蜻蜓腾飞

鞋界儒商钱金波:文化引领红蜻蜓腾飞

      2001年3月15日,红蜻蜓皮鞋喜挂免检牌,被国家质量监督局列为全国皮革类首批17个免检产品之一;2002年9月1日,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4年2月6日,红蜻蜓牌皮鞋荣获“中国真皮鞋王”及“中国真皮标志名牌产品”称号;2004年3月17日,红蜻蜓组合商标被司法认定为驰名商标……这些耀眼的光环属于同一个企业——红蜻蜓。

  企业犹如一艘大船,一个优秀的企业肯定有个好的舵手。而红蜻蜓的掌门人——钱金波则是鞋界出类拔萃的少有儒商。他是一个善于将文化融入企业的独特文化商人。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商人都是工于心计的,只知道赚钱。但是通过与钱董的面对面沟通,却一点感受不到其身上有点滴的铜臭味,更多是散发出的书卷气息,感染着周围的每个人,与其交流仿佛是让笔者的思想在升华。正是钱董这种独有的文化风格,才善用文化引领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飞速发展。

  商海沉浮:勇者创新立潮头

  1995年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已经3年,比起温州的很多鞋业厂商来说,红蜻蜓进入市场的时间并不是很好。钱董刚刚创办红蜻蜓时,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温州,鞋行企业已有4300余家,其中不乏如康奈、吉尔达、奥康等佼佼者,而全国鞋企则更多,像森达、富贵鸟等已经很有名气,可以说当时温州乃至全国的鞋业市场竞争是异常激烈的。 

  “这么激烈的市场竞争,你知道没有点与众不同的东西是绝对打不过别人的。”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如是说,他深感到了危机的存在。

  但是,机遇与危机同在。钱董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和压力所吓倒,凭着温州人特有的商业头脑,他心怀创业梦想,开始艰难实施"品牌开路、文化兴业"战略,以弘扬先进文化和民族文化为已任,立志打造红蜻蜓文化品牌和特质鲜明的企业文化。

  1998年,红蜻蜓开始推行其“绿草地”专卖计划,这是一个低成本扩张的“绿草地”专卖连锁店。内容为通过统一管理、统一形象、统一服务、统一价位、统一广告等方式,由分布在全国的数百名营销人员直接管理终端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逐步建立了对红蜻蜓品牌的信誉度、忠诚度和满意度。终端网络迅速扩展到2600多家。经过几年发展,红蜻蜓在专卖服务上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特有的文化营销与服务流程,包括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在同行中率先为顾客开通了800全国质量免费服务热线,去年开始,还逐步推广建立自己的皮鞋美容中心。 

  在代理商的选择上,红蜻蜓一般实施一县(市)一店制,在经济较发达及市场容量大的县市,则视具体情况来确定代理商和专卖店的数量。红蜻蜓将全国分为八大片区,40多个办事处。办事处承担着对所管专卖店、代理商的管理,品牌在当地形象的维护与提升,各专卖终端的物流配送。 

  另外,对于鞋业市场来说,产品的设计开发更是抢夺市场的关键手段。红蜻蜓有一支强大的产品设计开发队伍,要求每季开发鞋款500多个,每年向市场上推出新产品近3000款。红蜻蜓有高效的物流配送中心,分布全国的40多个办事处是其职能的延续。 

  产品开发中心根据驻外办事处及配送中心提供的市场信息组织人员设计,设计出的产品要经过集团内部由营销及其他方面人士组成的专家小组进行评审,评审的结果将决定某种鞋款是否生产、产量多大等。 

  配送中心按照以销定产与市场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安排生产计划。一方面,当办事处的订单传至配送中心后,中心立即安排生产,做到当天订单当天安排,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办事处,做到以销定产;另一方面,根据专家评审小组预测意见安排生产,确保产品尤其是畅销产品合理的库存量。通过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中心,组织适销对路产品,及时满足供应。

  生产上,红蜻蜓引进十多条国际上先进的意大利生产线,在温州、上海、广州及成都建立生产基地和采购中心,贴近市场一线。 

  如此,终端销售、设计开发、生产采购及物流配送,这些职能机构便组成了一个围绕市场的连动体。

  人才战略:为红蜻蜓腾飞插上翅膀

  一流的企业都有一流的人才。红蜻蜓曾用二八比例组建营销队伍,即20%的员工具有亲缘、地缘和血缘关系,80%的员工来自社会,在市场信用体系尚未完善的时候,这种比例搭配能减少风险。而今天,作为民营企业的红蜻蜓却放下财权、营销权和经营权,先后聘请职业经理人作为财务副总、营销副总和执行总裁,不断突破家族式管理,建立健全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施员工—企业—社会、效益—形象—奉献、规模—成本—利润矩阵管理,使企业关系得以理顺,凝聚力大大增强,种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润有根之草,渡有缘之人”高度总结了红蜻蜓人力资源部的用人之道,所谓有根就是要有红蜻蜓企业文化的根,要有做人之本的根,在红蜻蜓就有理由得到润泽与滋养;润是和风细雨式的润物细无声,注重心灵的交流,艺术的运用,真正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据不完全统计,从国家单位下海到红蜻蜓的机关干部不下20人,这也是红蜻蜓渡引天下贤能之才的最好注释。2001年,红蜻蜓聘任原温州市经委副主任、乡镇企业局局长钟普明为执行总裁,从而促成了红蜻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享,使企业进入科学运作的良性循环。

  红蜻蜓对缘分的诠释是:缘分就是从不认识到认识,从初步认识到成为情感的朋友,从感情的朋友成为事业的朋友。从1997年起,红蜻蜓的股东结构悄然发生变化,一些非家族的营销代理商开始进入股东会。这些营销股东是红蜻蜓“不认识—认识—情感朋友—事业朋友”缘分的典型代表,他们把感情的投资变为事业的投资。 

  红蜻蜓有一个自己的153人才工程,即在3~5年内,打造100位职业经理、50位中层股东、30位营销经理,从而实现团队质的飞跃。文化是一种一旦形成即有长久生命力的东西,拥有文化的团队是一支百战百胜的团队,只有这种团队,才是实现“把红蜻蜓创造成一个能提供永久社会就业机会的企业”愿景的组织保障,为了打造文化团队,红蜻蜓的做法是:

  1.组建若干个工作部,对企业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对已形成文化、亲和、自然良好风尚的松散形团队进行更为规范、严谨的集约化管理,力图以制度文化打造文化团队。 

  2.提拔一大批年轻气旺的文化型员工,在各领域、部门委以重任,鼓励他们发挥文化的感化带动作用,团结周围的人共同打造文化团队。 

  3.成立企业文化中心,对红蜻蜓丰富厚实的企业文化积淀进行总结归纳,编辑成册,并通过现场调研、集中培训、图文宣讲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文化的灌输与培育,使红蜻蜓的文化真正落脚到企业的核心理念上来,并同化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 

  4.进一步优化用人环境,输送部分优秀员工到专业培训机构学习和到著名高校攻读MBA等,不断为团队输入新鲜血液。

  人性化管理:给员工以归宿感

  红蜻蜓实行“远距离管钱,近距离管人”。所谓“远距离管钱”就是企业老总与钱保持一定的距离,对资产进行宏观调控,主要精力不必为一些审批的琐事所浪费。“近距离管人”即通过将财务审批权委托财务副总,使老总与员工的心靠得更近,充分尊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平等、友爱、团结、活泼的气氛,使员工产生共同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亲和力,这种力量是各种创造力的原动力。 

  红蜻蜓的三大工程也能体现出其人性化的管理的一面: 

  1.温暖工程。每年3月8日,红蜻蜓都会举行贤内助座谈会,把外销人员的妻子请到总部,深切关心他们在生活上的困难,从而使外销人员无后顾之忧;每年年中营销会议期间,红蜻蜓都要特意安排总部的单身女工与男外销人员举行开心乐园联谊活动,促使他们解决个人问题,缔结幸福伉俪。 

  2.阳光工程。红蜻蜓努力提高公司员工的福利待遇,所有外销人员一律办理社会保险与人寿保险;对于健康、经济、住房等有困难的员工,公司多次伸出援助之手,不但关爱员工本人,而且泽及家属。 

  3.培训工程。新聘营销人员均须到总部培训1~2个月,形式分课堂授课与上岗实习,内容涵盖劳动纪律、职业道德、企业发展及营销知识等多方面;老营销人员相互换岗,换岗包括片区与片区之间、分部与总部之间,旨在让营销人员在不同岗位上得到综合锻炼。 

  在人的使用与管理上红蜻蜓独具匠心地运用磅秤理论——90斤的人,给他一个100斤的岗位,让其超值发挥,并将文化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使企业管理艺术化;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使产品工艺宜人化;坚持劳动现场整治,使劳动环境审美化;积极开展种种文体活动,使员工的劳动生活丰富化,从而营造劳动的乐园,让诚信于员工细化为对员工高度的人文关怀。

  文化:让红蜻蜓出类拔萃的法宝

  在红蜻蜓集团的新园区,笔者发现了代表红蜻蜓文化的特色围墙,这些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据钱董介绍,为了建设这个“文化”围墙光花的钱就超过100万。围墙将公司的理念、精神与文化最恰当地表现出来,围墙上共有30幅成语故事和鞋文化的浮雕,这都是传统文化和服饰文化的精华。每隔一段都有蜻蜓的造型,还有那四散的铁网表示红蜻蜓的网络和触觉无处不在。

  职工宿舍楼的建设符合现代的人本理念,齐全的功能和设施以及超过45%的绿化率,正体现了 “将红蜻蜓建成田园风光或劳动乐园”的美好愿望。

  正是这围墙和职工宿舍楼的建设充分溶合了现代与传统的设计理念,将传统文化中最深厚的那部分给挖掘出来。

  文化催生了红蜻蜓品牌的亲和力,提升了红蜻蜓品牌的形象力,增强了红蜻蜓产品的设计力,打造了红蜻蜓的核心竞争力,使红蜻蜓成为名副其实的为社会创造物质精品与精神精品的独特成功企业。

  在一无厂房、二无稳定市场的创业初期,作为个体小企业的红蜻蜓带头人,钱董独辟蹊径地提出实施“品牌开路,文化兴企”的战略,凭借传统文化的强劲托力逆风而起,继而脱颖而出。

  钱董从点滴积累到系统总结,以爱心塑造企业风范,以文化打造品牌价值,以思想铸造企业精神,文化力催生了企业的生产力和发展力,形成了以与时俱进的制度文化、人文关怀的管理文化、诚信为本的经营文化三大系统为支撑的红蜻蜓独特企业文化,它以"从距离中寻求接近"为经营哲学,以"平常心态、了解自我、创造亲和、自然发展"为经营方针,并在实践中积累,在发展中完善,对企业发展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创造了红蜻蜓持续跨跃式发展的奇迹。

  钱董和他的红蜻蜓团队以血脉传承永嘉学派独特的商道文化,而开启红蜻蜓文化的现代商旅;他自觉传承"诚信为本,敬业乐群、群而不党、竟而不矜、富而不奢、达则兼济"的儒商精神,并以卓而不凡的建构,成为新一代永嘉商人的典型代表。尤其可贵的是,十年来,同在创富的浙商大环境中,钱董和他放飞的红蜻蜓又因势利导,没有囿于浙江文化"善进取,急图利"的功利主义之中,而是自觉加以扬弃,从个体的生命中脱变为一种担待社会责任的更高境界的要求。钱董赋予红蜻蜓的经商之道的,还是一种肇始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脱胎于永嘉学派,又有着鲜明青出于蓝特征的"文化经商"。

  目前,创造财富、经营文化、奉献爱心已成为红蜻蜓企业文化的三大亮点。为创造更大社会价值,承担更多社会责任,钱金波又制定了新的发展蓝图,带领集团在制鞋主业上取得更大发展,让红蜻蜓飞得更远。

  在与钱董的交谈过程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了红蜻蜓是一个十分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钱董还向笔者介绍了红蜻蜓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这么三个阶段:品牌文化阶段(1995—1999年)、鞋履文化阶段(1999—2001年)和企业文化阶段(2002年— )。

  1.泛文化——逆风而起(1995~1999年) 

  在这一阶段,红蜻蜓成功实施“品牌开路,文化兴业”战略,以文化创品牌,以品牌促发展,参与、策划、支持大量社会文化公益活动,获得了广泛关注,品牌知名度得到迅速提升。

  1995年的温州,经济氛围虽很浓厚,文化气息相对淡薄,许多产品都是冒牌销售,且大多企业都忙于在产品经营、交易、生产环节上去赢利,甚至还都在产品质量、企业规模和销售利润上相互厮杀,根本谈不上文化内涵和民族特性。

  对于温州乃至中国制鞋业出现的“文化沙漠”,红蜻蜓人深感遗憾,没有优秀的文化土壤,岂有优秀的企业品牌?于是他们决意担当为中国鞋业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寻找文化载体、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任。红蜻蜓当时明确提出了打造文化品牌的响亮口号。以文化创品牌,以品牌促发展,参与、策划、支持大量社会文化公益活动。

  同年8月,钱董投资20万元,与当时的温州教育电视台合办《红蜻蜓之旅》栏目,从而在温州首创企业与媒体联办文化栏目之先河。随后“红蜻蜓奖学金”、“红蜻蜓美食文化”、“红蜻蜓文化家园”、“红蜻蜓少儿节目”、“红蜻蜓明星足球赛”、“红蜻蜓杯山水画比赛”等电视栏目与文化公益活动源源而出。一年一度的“红蜻蜓·红五月”大型文化系列活动,更是成为红蜻蜓企业文化的一大看点。清新自然的文化气息如同滚滚商潮里的一股清流,顿时吸引了人们的眼球,红蜻蜓品牌的文化形象自此牢牢地树立在广大消费者的心中。 

  事实上,正是这广泛的传统文化在红蜻蜓创业品牌过程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拉升作用。这不就是红蜻蜓品牌的一张活生生的名片嘛!

  红蜻蜓人始终视文化为企业发展的灵魂与动力,认为未来企业的竞争将更多地体现为由企业文化构成的核心力的较量。从1995年至今红蜻蜓的所有活动,几乎都是以文化的形式来贯穿于始终的。可以说,是广泛而博大的传统文化放飞了世纪童话红蜻蜓。 

  “红蜻蜓”品牌本身就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红色,东方民族的传统色彩,它代表喜庆、吉祥、热烈之意;蜻蜓,是儿时的伙伴,大自然的精灵,人们共同的朋友。因此,红蜻蜓是天地之精华,文化之造物,它必将有着永恒的生命力。

  2.鞋文化——顺风而行(1999~2001年) 

  在这一阶段,红蜻蜓在对文化的系统研究中,具体找到了鞋文化这个载体,随即连创三个全国第一:

  “创业的路有千万条,哪一条离我们最近,我们就选择哪一条”,而在1999年10月,钟爱文化的红蜻蜓人最终找到了鞋文化这条芬芳之路,广泛空灵的文化凭借鞋履文化这个温软的载体缓缓下落。当月,红蜻蜓成立全国第一家鞋文化研究中心,钱董亲任中心主任,同时聘请著名民俗学家叶大兵任常务副主任,共同对博大精深的中华鞋文化进行爬剔梳理。当年红蜻蜓还利用对鞋文化的研究成果,先后在杭州、上海、成都、温州和香港等地举行了6次红蜻蜓中华鞋文化展览,以图片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示了从远古到民国时期中华鞋履的发展,以及鞋与文学、语言、民俗、历史之间的联系,并邀请专业模特用现代时尚的展示方式将古老的鞋履文化进行全新演绎,让观众领略到商品与文化碰撞交融的无限魅力和动态美感,从而引起轰动。

  2001年5月,红蜻蜓投巨资建成了中国第一家中华鞋文化展馆。展馆收集了300多件上至先秦下迄民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代表性鞋履,深幽怀远,异彩纷呈。壁上的鞋与民俗、鞋与小说、鞋与民间美术、鞋与文学等图片生动逼真,与实物相映成趣,诸如“张良跪履”、“谢公屐”这些令人感慨万千的掌故,使人恍如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展馆现代精品展区,款式新颖,造型优美的皮鞋,色泽和谐,浑然一体,用料考究而极具时代感,充分展示了红蜻蜓设计师们的匠心。设计独特、风格古朴自然的展馆,展现了鞋文化灿烂辉煌的历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是中国鞋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为更广泛地传播鞋文化,钱董又和叶大兵一起费时数年,集腋成裘,编纂了我国第一部《中国鞋履文化辞典》。2001年5月,红蜻蜓集团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隆重的我国第一部《中国鞋履文化辞典》首发式。其收词目5000多条,82万余字,全书资料详实,图文并茂,装帧精美,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收词最多的一本鞋文化辞典。这本辞典是反映我国汉族与其他兄弟民族鞋履文化传统与现状的集大成的宝典,它不仅填补了民俗文化专项辞书的空白,同时也显示出了红蜻蜓集团对先进文化的追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行业领导和相关专家一致认为,《中国鞋履文化辞典》的出版发行,标志着中国鞋业在经历 “数量时代”、“质量时代”后,已进入“文化时代”。

  3.企业文化——乘风而上(2002年~ ) 

  在这一阶段,红蜻蜓在经营、管理、人才、产品、营销等体系渐趋成熟,一举荣获中国顶级品牌——中国名牌称号,于此开始全面进行企业文化的梳理、整合、提升与传播,卓有特色的红蜻蜓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成功变革往往是在企业发展最盛时进行的。

  经过数年的踏实奋进,2002年红蜻蜓已完全进入了乘风而上的快速扩张期,各种成果捷报频传,销售形势风光满眼。但红蜻蜓人从来都在浮躁的市场中保持平常心态,他们总是以每天洗脸照镜子般的清醒来了解自我。他们敏锐地意识到,经过七年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红蜻蜓,现在最需要的是提升内部管理和创新企业文化。于是他们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打造文化团队”的口号。他们说,既然我们要“升起百年不落的太阳”,就必须要有一大群红蜻蜓人组成强有力的团队来为之不懈努力。而百年之中,有什么比文化更能一脉相承、去鼓励激励一个团队呢?他们进一步解释说,文化是一种一旦形成即拥有永续生命力的东西,因此拥有文化的团队就将是不败的团队,而这些正是实现“把红蜻蜓营造成一座田园风光式的劳动乐园”美好梦想的可靠保障。

  今天,获得中国名牌称号的红蜻蜓并未满足于眼前的成绩,她早已将敏锐的复眼投向了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国际市场。红遍中国的红蜻蜓文化亦会向世界展现她的迷人风采么?红蜻蜓品牌将会在红蜻蜓厚实的企业文化底蕴上实现新的跨越么?我们迫切地等待着这些美丽之谜的最终揭晓。

  饮水思源:喝水不忘挖井人

  钱董带领着红蜻蜓坚持"财富越多,责任越大"的责任观,对社会公益事业倾注了巨大的热忱。多年来,企业用于公益事业的费用累计超过3000万元,爱心和奉献已成为他的人生追求和红蜻蜓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在他的带领下,红蜻蜓集团万名员工情系希望工程,开展"绿色助学计划",援建了新疆、云南等地10所希望小学,并由红蜻蜓其中2600家专卖店以"一对一"的方式资助全国2600名失学儿童;几年间,红蜻蜓集团在一系列社会公益事业中勇于体现自己的责任:捐资100万元,支持我国西部地区团干部的培训和保护母亲河工程,向温州市希望工程爱心助学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捐资200万元支持"首届全国希望小学运动会",出资1000万元,与浙江其他4家民营企业共同设立"浙江省农村青年发展基金会"等等,也让广大红蜻蜓员工接受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教育。他以激情的演讲传播创业精神,10年时间,以近百场演讲,激发青年的创业热情,支持青年事业,并在他倡导下,企业一年一度开展的"红五月·红蜻蜓"大型社会公益活动,以红蜻蜓员工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弘扬五四精神,以强化企业和全体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

  不断诚信于社会,以实际行动捐资助教、济困扶贫是红蜻蜓反哺社会的重要途径。如2002年6月,为身患重病的贫困学生捐款数十万元,帮助他们重燃生命之火;8月12日,又为希望工程一举捐款560万元,并发动红蜻蜓专卖店网络的10000多名营销员工一起参与这项光辉的事业,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从而获得广泛关注,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得到迅速提升。 

  最后,我引用钱董所带领的红蜻蜓企业精神理念来结束本文: “从距离中寻求接近”。因为我们深知一个距离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距离的开始。我们可以乐观地大胆设想,百年之后,如果这只可爱的红蜻蜓仍以其轻盈的身姿,在波诡云谲的商海上空浴日飞翔,那么最好的释义就是:文化经营放飞了商业童话红蜻蜓,文化之力托起了百年不落的红太阳。  


时尚品牌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掌握每日最新资讯

作者/来源:卜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