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首次公开表示因跟合伙人有大分歧而离开例外
2014年11月5日消息,一向低调的设计师马可突然在其微信平台发布文章,讲述她的无用品牌历程,并首次公开表示跟例外品牌合伙人因有较大分歧而分道扬镳。对于设计心态,她用良心设计,清贫做人八个字来形容。下面是她发表文章的节选实录:
马可首次公开表示因跟合伙人有大分歧而离开例外
1996年末在广州与前夫毛继鸿合伙创立了广州状态服饰有限公司,并推出了具有时尚感的设计师品牌“例外EXCEPTION de MIXMIND”,从此开启了设计师品牌在中国的先河。
各位关注、喜爱无用和马可的朋友大家好!2014年9月9日,无用生活空间在北京东城区美术馆后街77号开幕,这是无用在中国的第一个家。在这个深秋的早晨,无用官方微信开始正式运营了。我们将通过微信呈现和传递「无用」的动态消息、品牌的使命及设计理念。无用官方微信分为「无用」、「马可」、「家园」三个部份,请点击页面下方的栏目按钮获取资讯。
自2006年无用设计工作室成立以来,创始人马可女士就开始了对中国民间手工艺的深入探索,她从一名享誉国际的中国设计师、艺术家的路上调转头来,深入到中国偏远山区的农村,关照人们脚下的大地以及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农民,带著手心的温度的农民手做……
经过8年的探索和实践,无用脚踏实地走上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之路,通过手工精心製作的出品向世人宣导过「回馈自然」、「自求简朴」但却「心灵自由」、不受物欲束缚,自在自足的生活。无用宣导的精神价值理念与主流社会有很大的区别,非轻易能被众人理解,也不可能一蹶而就地实现,它需要全体无用人与广大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民间手工艺的同道们联合起来,长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条道路虽然艰辛却充满幸福感。
无用正式推送的第一条官方微信,是根据马可女士在2009年10月28日北京Icograda国际设计大会的演讲稿《良心设计,清贫做人》整理。希望各位能在阅读中慢慢深入到无用的文化理念中……
马可首次公开表示因跟合伙人有大分歧而离开例外
身为品牌创始人和设计师的马可是长春人,她对镜头从来不感冒,留给人们的大多是侧影。
良心设计,清贫做人
我是一个不喜欢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人 ,一直更愿意用作品来代替自己说话,好在创作是件非常诚实的事,透过作品完全能窥视一个人的内心和精神世界。1992 年于苏州丝绸工学院毕业后,先来到广州在企业裡做了三年的设计师,这段经历让我感觉到把利益最大化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的企业对设计师来说不啻为一种灾难,我一直渴望找到把服装和设计作为理想而不是生意的企业 ,经过几年的苦苦寻觅却很失望,无奈之下于1996 年很不情愿地做了老板,跟合伙人一起创立了后来被称为 “中国第一个设计师品牌” 的——例外。创立品牌源于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创造一个非常具有原创性的有著中国人的精神实质和民族自信的品牌,她的品质,审美,设计的高度都是可以站在世界顶尖之列的。随著对设计的认识逐渐深入 ,时装和服装这两个名词对于我开始有了质的分别,西方时装界对女性美的定义和我眼中的东方美有很大的不同,东方的美是含蓄而内敛的,不是一览无遗的性感,我理解的美的女性就是自信的,真实而独立的女人 。
2000 年以来,我开始在中国一些偏远的山区调研,我对中国的传统手工艺的认识逐渐加深,农民们仍旧保留著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他们与土地之间那种亲密的、自然和谐的状态非常令人感动,但他们的世界却是与时装完全绝缘的领域,每个人只有几件老土布的旧衣服,还一直缝缝补补地穿著,长辈们留下来的旧衣裳他们如数家珍,每件老衣服都能讲出一段故事——这些经历对我的触动很大,而这些让我感觉非常值得珍惜的事物却在现代生活裡被很多人称为没有用处的东西,我心裡产生很大的质疑:难道由于工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陪伴人类走过千万年的传统手艺 、生活方式就彻底退出人类的文明进程了吗?难道这些被人们认为无用的东西就真的将在人类生活中销声匿迹了吗?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在农村的日子让我有种找到根的感觉,让我发现了那些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 , 那些无论科技和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 人们内心深处永恒不变的东西??
马可首次公开表示因跟合伙人有大分歧而离开例外
马可深信最伟大最高尚的创作动机应该是出于 “关心人” , 对 “人” 本身的终极关怀——关心人的情感,关心人的精神世界。
随著例外品牌的发展壮大 ,我和合伙人对品牌的发展方向产生了较大的分歧 ,我坚持例外作为一个设计师品牌应始终坚持有高度的设计品质及精神理念价值永远大于商业利益的原则,但合伙人则希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拓展开店数量,以期创造更大的商业效益。 为了坚持创业时期的初衷 , 2006 年我正式辞去例外设计总监职务,独自来到珠海创建 “ 无 用设计工作室” 。我想尝试重拾这些即将消逝的 “无用的” 传统技艺去做一些事情,我想挑战一下自己过往的极限,看能不能做出一些具有超越性和启发性的创作。
我对于人的心灵生活和灵魂世界具有天生的强烈的探究愿望,通过那些深深感动我的手造之物,我深信最伟大最高尚的创作动机应该是出于 “关心人” , 对 “人” 本身的终极关怀——关心人的情感,关心人的精神世界。这种关心包含了爱,但比爱更为广阔, 更无条件。我是一个非常迷恋手工的人 , 从小喜欢画画和动手做东西, 人们亲手做的东西中常常蕴含著工业机製品无法达到的深厚情感和灵性。现在手工在世界各地所处的境况基本是一样的,都已经被大量製造的工业品挤到了生活的边缘。在 无 用工作室裡,我们的所有出品全部是纯手工製作的, 从纺纱到织布、缝製和最后的染色 ,全部採用手工和纯天然的方式,不会对地球造成任何负担。这也是我放弃工业的高效 ,而选择缓慢原始的手工的原因:如果我们不能通过物质发现其中的用心和寄託的情感及精神价值 ,那么对我来讲这就是“死的物质”,现在地球上这样的东西已经堆积如山,空耗了大量的资源。
无用工作室建立不久我得到了法国时装工会的邀请,基于上述的想法,就决定参加 2007 年的巴黎时装周, 对我来说这仅仅是个说话的平台,我知道我做的东西根本不是时装,我希望唤醒更多人对这些传统、这些即将逝去的记忆中所蕴含的情感价值重新加以认识。时装自产生之始就一贯是等级和特权的象徵,但我觉得所有人在作品面前,在真实的土地面前,在劳动者面前,是平等的,如果没有他们的劳动,城市人是没办法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在劳动者面前我们没有任何优越感值得炫耀。这场秀便是我发自内心向养育人类百万年的大地之母及一直在土地上默默耕耘的农民们致以的崇高敬意。
马可首次公开表示因跟合伙人有大分歧而离开例外
马可表示,我曾经是一个时装设计师,后来是一个服装设计师,再后来是一个设计师,还差一点就做成了艺术家,而现在,却什么都不是了。
巴黎发布会之后,一些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开始邀请 无 用做展,外界也开始有人称我是 “艺术家”。艺术是我多年以来内心嚮往的神圣淨土,我心目中的艺术是人类最后的救赎,人类目前面临的危机和问题,艺术中都有解决之道。艺术家这个称呼无疑可以使虚荣心得到很大的满足,面对这个选择我考虑了大半年,不断问自己:“如果此生在这个世界上只能选择做一件事,那会是什么?” 追求自我表现、向世人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都已经无法吸引我,我希望实现的是比生命更长久的东西,因自己的作为能使大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更美好一点儿。我觉得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体现在他的个人成就上 ,而应是对周遭自然万物的珍重友善,对他人生命意义的启发 ,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品质,如果不能在这方面有所贡献,即使个人功成名就、家财万贯又有什么意义呢?有一个怎样的头衔已经毫不重要,关键是能从自我中出离,身体力行始终如一地为众生创福。
无用的第一场发佈后不久我们又接到了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的邀请,2008年7月,在这个国际时尚的最高阵营中上演了一幕名为“奢侈的清贫”的中国剧:在巴黎小皇宫的露天广场上,一群年龄各异不同人种的瑜伽太极舞者身穿简朴衣裙,随蒙古歌手纯淨辽阔的歌声,在落日馀晖下冥想般地缓缓起舞,宛如梦境中的东方淨土。在致巴黎高级时装公会的信中,我写到:“我希望让服装回归到它原本的朴素魅力中,让人们被过分刺激的感官恢复对细微末节的敏感。今天的时代中,真正的时尚不再是潮流推动的空洞漂亮的包装,而应该是回归平凡中再见到的非凡,我相信真正的奢侈不在其价格,而应在其代表的精神。 ”
我的生活和工作融为一体,密不可分。事实上,这也是我希望的样子。我曾经是一个生活在大城市裡的每天日程满满、忙碌的设计师,来到珠海的几年时间,我一直在学习的就是适应慢生活。2008年「清贫秀」后,未来的路已经越发明朗:身体力行地去过简朴平静的生活,就是我的选择。我曾经是一个时装设计师,后来是一个服装设计师,再后来是一个设计师,还差一点就做成了艺术家,而现在,却什么都不是了。
简单朴素的东西真的不需要太多,因为式样没有太大的变化,就可以减少佔有物质的数量,在外在物质的层层捨弃中,心的自由度却越来越大了。我把对物欲的剥除看成衡量修行的尺规 ,我们的生活裡充满著貌似必要实则多馀的东西。当我们穿上最简单朴素的衣服,留著最不起眼的髮型,背著最老土的包还能找到那份来自心底的自信时,你的脸上就会自然留露出谦卑而诚垦的表情,你就会明白在最朴实无华的外表下有可能隐藏著最为动人的灵魂;你既不会以貌取人,更不会沾沾自喜;当你不需要凭藉外物证明你自己时,你的心才能真正放下防卫而敞开接纳他人 ,因求真若渴而慢慢变得坚韧丰盈。
我们可以设计什么呢?生活中的必需品根本不需要看得见的设计,看不见的设计就已经不再是设计,而是一份“用心”了 。当你面对著和你一样沉默的材料时,“用心”不是利欲薰心的计算,“用心”不是驾驭和掌控,用心是带著对万物的爱惜之情、 对手的劳作的尊重去深入体会,先倾听方能听懂,听懂了就顺其自然地做了,不扭曲,不强加。大自然的奇妙和伟大足够满足我们所有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我们不需要刻意地创造,我们只需要用心去发现——发现潜藏于万事万物, 自然规律中的道 ,不需要试图改变或操控创造了人类本身的大自然。 人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生态,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生态圈的一部分,人类的行为会直接影响自然,最终回报在我们自己身上 ,这就是因果,也是永恒不变的宇宙法则。
在工作室里的生活,我每天大约八成以上的时间都生活在一个人的沉默中,沉默的生活并不寂静无声。当我不讲话时,外界的声音都变得异常清晰:清晨是鸟儿的鸣叫,和风吹过大树,叶子的沙沙作响,雨后是屋檐上的积水滴落在门前的滴答声,黄昏是隔壁房间传来的单调却动人的老织布机发出的歌声,还有当我把耳朵贴在熟睡的狗狗鼻头上 ,她平稳香甜的呼吸声??其实每个人都有两个声音,一个是唇齿之间的声音,另一个是心里的寂静之声,一个响起来,另一个就会关闭。韩国的法顶禅师说: “人类基本的存在方式是沉默,沉默不是外在的,而是一直潜藏在我们心里。要做到自我净化和自我约束,最快的方式是沉默。想要在喧嚣中守护自己的灵魂,就要懂得沉默的意义 。 ”
可能有人会很羡慕我的生活,其实任何人都可以选择这样的生活,因为这并不是要求你要拥有多少资产,而是你能够舍弃多少不必要的事物以获得心灵的自由。阻碍我们过上物质清贫而内心富足的生活中最大的障碍不是来自于外界的压力,而是自己内心那么多不可割舍的过去、多年打拼下来的 “资本” ,这些资本可能是个头衔,一套房子,一份稳定可观的收入 ,也可能是熟悉的人际关系圈子或一家合口味的餐馆,一个住惯了的城市。我们像一只寄居蟹恐惧离开令我们倍感安全的壳,但若无法改变自己 ,我们无法期盼世界有所改变。 “舍弃” 往往比“夺取” 需要更大的勇气 。
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绝不是纯粹为了满足个人欲望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是富含意义的人生。虽然这意义往往需要你历经多年的困惑去寻找,虽然这意义需要你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艰辛劳作,忍受更多的误解甚至是批判。当某些远离本质的东西不知不觉地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慢慢地,我们开始以为它们是支撑生活不可或缺的事物,当奢华浪费享乐至上正逐渐成为现代时尚的代名词之时, 对真实、 正直 、清贫、高尚、利于众生的生命价值的追求才显得尤为可贵。我非常喜欢佛家对 “尘世” 这个词的解释: “生活的尘世,既非极乐,也非地狱 ,而是一个堪忍而又蕴含生活趣味的世界。 ”
在这尘世中,你的人生就是你要传递的信息;在这注定要归还的生命里 ,你所有的作品,你获得的所有文凭、证书、奖项都不及你选择怎样去活更能说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在无用工作室的生活平静而充实,令我重拾对万事万物的珍视之情,没有什么获得属于必然,如果我们不能珍惜今日所有那么我们势必丧失得更快。在这来之不易的平静而真实的生活之外,却仍然有几件令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事情,如果你知道一个人的快乐却不曾知晓他(她)的痛苦,那么你根本算不上瞭解这个人。
让我夜不能寐的另外一件事是奢华之风盛行的同时,地球的另一边却发出痛苦无助的呻吟。
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WLA)发佈的资讯,目前世界奢侈品消费前三名国家分别为日本、中国和美国。08年中国奢侈品消费以总额86亿美元(占全球的25%),首次超过美国夺得亚军。几乎所有奢侈品牌在中国都有分店,有超过1亿的中国人购买奢侈品。2004年中国奢侈品消费为20亿美元,到2008年为86亿美元,根据贝恩谘询的《全球奢侈品市场报告》,200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达到96亿美元(约640亿人民币),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7.5% 。但是这些资料仍无法对中国奢侈品消费做出完整的判断,事实上,根据该调研报告,2008年除了在内地消费外,中国内地消费者还在境外购买了大约116亿美元的奢侈品,即总额超过200亿美元(约合1410亿元人民币),2009年增加到15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0%),此资料仅是中国内地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的开销(不包括服务、酒店、餐厅、酒类、奢侈汽车和游艇、私人飞机等)。美国波士顿谘询公司2010年3月发佈的研究报告则更为乐观:预计201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值将达到2480亿元人民币。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首位奢侈品消费大国指日可待。
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爆炸式的增长,与在过去的2年间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全球成熟消费市场奢侈品消费一片惨淡的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经济衰退以来,全球奢侈品消费的总规模从2008年的1670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1530亿美元(预计),同比下降达到8%。而中国奢侈品消费近年来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的3倍)。事实上,中国已经迅速从一个奢侈品加工基地,变成一个奢侈品消费基地,中国将持续带动奢侈商品及服务的需求,也是全球众多奢侈品牌一致加大力度拓展的重要市场,在欧美市场衰落时,中国却成为地球上新掘起的“奢侈品的天堂”,为各大奢侈品牌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避风港。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仑1899年在他的《有闲阶级论》一书中就将美国当时的富人消费称为“炫耀性消费”。在他看来,为了赢得社会尊重,有闲阶级的成员总想通过生活上的炫耀来显示自己的阔绰和与众不同的身份。在他们的带动以及商家与媒体的推波助澜下,社会浮躁之气弥漫、攀比之风盛行,甚至影响到低收入成员的消费方式和价值观念。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不及美国1/14,世界银行今年4月发佈的一份报告指出:按照国际标淮(每人月均收入255元人民币)计算得出的中国消费贫困人口数为2.54亿,在国际上排名第二,仅次于印度。与此相对应的却是2008年中国在世界奢侈品消费中超过美国跃居第二,如果任凭对奢侈品的过度追求腐蚀社会风气,就有可能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以奢侈为荣的风气,这将是比自然灾害气候危机还可怕的局面,贪图享乐追求奢华宛如这个和平时代的精神鸦片腐蚀着人们的心灵,消磨着人性中最宝贵的意志。以研究奢侈品著称的德国学者桑巴特曾这样写道:“人们浪费自己的收入,尽情挥霍财产,奢侈像无底洞吞噬了一切……”这些话虽然写在一百年前,但现在似乎并不过时。
马可首次公开表示因跟合伙人有大分歧而离开例外
马可: “无用”不是偶然
人类的奢侈祸及地球,人类目前对地球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已经大大超出了地球能够承载的能力,甘地曾一语道破资源匮乏的实质:“地球提供给我们的物质财富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但不足以满足每个人的贪欲”。在过去30年,人类的消费已经翻番,并以每年持续增长,地球上已经有1/3的资源被彻底毁灭。专家们称:如果人类继续保持目前的高消费水淮的话,50年内海洋鱼类将灭绝,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将被彻底摧毁,淡水将被污染,变得极端稀缺。人类如果不节制自己奢侈的生活方式,科学家将必须在50年内找到可供移民的星球,而这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人类其实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那就是从现在开始大量削减生产和消费,除了生活必需品的製造和消费,避免其它一切非必需品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特别强调:高消费方式应该对地球生态资源日益枯竭负主要责任,各国领导人亟待採取切实措施,遏制过度消费及人口膨胀对地球的不良影响。
面对一个这样的世界,设计师无法继续以往以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的工业时代的身份,爱因斯坦曾说“要渡过危机,无法依赖造成此危机的思考方式”。在二十一世纪,设计师不应该是一味只为展示自我个性,创造短时间流行的消费促进者,我们所面对的危机不再是区域性,国家性的范畴,这是历史上首次需要全人类共同去面对,去解决的问题,在这个危机面前,人人有责,人人平等,无一例外,这危机让全世界的人们深切地意识到:我们是一体的,无论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无论大都市还是小乡村,我们彼此互相依存,不能取代。我们生活环境的创造者——设计师们,不能再关上设计室的门自我陶醉地发奢华之梦了,如果你亲眼目睹过一个真实的世界,就会对这个时代真正需要设计师承担的责任有了全新的认识。个性时代已无法延续,而共生共用才是整个生物圈(当然包括人类)得以延续的唯一方法,这一半出于人类的生存之必需,另一半出于人性的不断超越之必需。”
时尚品牌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掌握每日最新资讯
编辑:huan_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