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花纤体”会员的几十万元仍无着落 浙江省无美容美发预付卡备案企业
杭城近20名“玛花纤体”会员的几十万元仍无着落
又到发卡高峰期,然而我省商务部门透露——
美容美发预付卡备案企业:
“会员卡内一次性充值几万元,做美容或美发可以打对折,甚至更低。”新年伊始,又到了预付消费卡发卡高峰期,一些杭城市民陆续收到颇具诱惑的“大优惠”消息。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去年12月底,上海知名美容会所“玛花纤体”在杭州、宁波的3家门店突然关门歇业。涉及杭城近20名消费者的几十万元会员费,至今仍没着落。
针对“玛花纤体”“跑路”致大量内地会员退卡无门一事,中国消费者协会于1月7日发出提醒,“莫让预付卡变成吞钱卡”。
但是,先充值、后消费的“预付式消费”,仍在杭城多种服务行业“满天飞”。尤其是美容美发行业,普遍采用“预付卡”,并以各种优惠折扣力度,不断吸纳发展会员。另一方面,涉及美容美发行业的投诉则越来越多。
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截至目前,没有一家美容美发企业在我省商务部门备过案。
谁来管管那些胡乱发卡的美容美发企业?连日来,记者采访相关部门、学者、美容美发协会、律师等,试图寻找破解之道。
消费者:接连遭遇“吞钱卡”
“我卡里还有15万多元!”“我的会员卡内还有1.1万元!”……截至目前,近20名“玛花纤体”会员先后向杭州工商部门投诉。
就在他们退卡无门的同时,一些大大小小的“预付卡”,仍在杭城上演着“吞钱”情节。
“商家老是这样,真不敢多充会员费!”30多岁的白领景小姐,昨天皱着眉头告诉记者。从2012年至今,她先后在美甲店、皮靴护理店、蛋糕店等办理过的“预付卡”,结果大都变成了“吞钱卡”。
景小姐第一次倒霉遭遇,发生在文一西路的一家皮靴护理店,2012年初她办了一张会员卡,并充了三四百元会员费。不料,过了一个夏天,景小姐拎着一双皮靴前往,发现这家店已“人间蒸发”。周边的商家说,这家店早在几个月前已搬走,不知去向。
过了一段时间,景小姐又在颐景园附近一家美甲店办理了会员卡。为享受对折优惠,她一口气在卡内充了4000元会员费。用过一回后,因为她怀孕待产,这张充值卡就静静地锁在了柜子里。
前段时间,景小姐再度赶到这家美甲店。老板娘说,美甲店将转让,但充值卡不能退款,只能在一年内用光。
景小姐算了一下,“每周至少去一次,才能用完”。而现在,换了工作又要带孩子的她,根本没有闲暇时间去消费。“退不了钱,没办法,只能自认吃亏。”
协会:美容美发店可借卡提前“回笼”资金
目前,杭城不少美容美发企业普遍以发放预付卡的方式吸纳会员。“只要有一点规模,几乎都在发售预付卡。”杭州市美容美发行业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为什么如此热衷发放预付卡?“有些美容美发连锁店,就是为了要赚预付卡的钱。卖出包月卡,可以提前先把资金回笼。”浙江省美发美容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外,预付卡还拉住了顾客。
一位杭城资深的美容专家说,即使卖给消费者1万元的卡并且允诺打对折,商家还是很有赚头的。打个比方,如果不采取预付卡,消费者按照全价——也就是消费一次付一次现金。这种模式下,哪怕消费者每个礼拜都去同一家企业至少消费一次,企业“也赚不到这个(1万元)钱。靠会员卡等快速回笼资金,这是最赚钱的办法”。
杭城美容美发业的一位元老回忆,预付卡在杭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约1990年。20多年来,从最初的包月卡、再到年卡,最终变成了现在的会员卡。
大约在1990年,杭城一些美容院、美发店等使用200元的包月卡,限定一个月做完,单次50元,包月卡一次优惠到40元;1993年起,为了拉住老顾客,年卡应运而生;1998年前后,随着杭城出现会所,充值金额更大、优惠折扣更大的会员卡开始广为使用。
如今, “卖卡”已成为杭城等美容美发行业的潜规则。企业通常会给予员工不菲的奖励。“拉来的会员费用是5万元以内,会给员工提成6%;5万元之上,给员工提成8%;10万元,给员工提成10%;10万元以上,则提成12%。”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
会员充值金额,除了给员工奖励提成,还用于门店的装修、连锁店的租金等所有开销。据业内资深人士等介绍,一些通过预付卡赚了巨额财富的美容美发老板,还会把这些资金投资到其他渠道,“一些老板买房、买车,也是从这个充值卡费用里来的。”
同时,消费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会员卡卖出去,但是(企业)搬家了,或者再也找不到,那消费者就无法兑现会员卡中剩余的充值金额。”省美发美容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些没有职业道德的美容美发老板,可能干脆“卷钱”走人。有人甚至认为,美容美发行业一边卖卡一边分钱,越看越像一场“庞氏骗局”。
目前,在杭城,包括汽车美容、娱乐健身、酒店业、洗染等一些服务性消费产业,也纷纷使用预付卡。
杭州博雅整形医院的负责人王晓玲坦率地告诉记者,今后计划推广充值卡,“对商家来说,能把未来的消费(资金)提前收掉,对消费者来说有折扣可打,消费者也是乐意的。”
商务部门:
“这里存在法规漏洞”
预付卡监管却至今处于尴尬地带。记者从浙江省商务厅获悉,目前,他们那里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备案登记企业中,没有一家美容美发企业。
省商务厅市场秩序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曾有个别美容美发企业前来申请发卡备案,“但是他们没有符合条件,比如资金监管没有达到要求,不在统一账户内。我们根据相关法规,也不能允许其备案。”
2012年9月,商务部发布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通知,并于当年11月正式在全国推广。
2013年10月底,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规范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的实施意见”。
目前,浙江省有150多家在各级商务部门备案,包括银泰、联华等商场、超市、酒店类法人企业。它们需交纳一定的存管资金或向保险公司投保,主要分三类——品牌发卡企业,要交纳消费者充值余额的40%作为存管资金;集团发卡企业,要交纳充值余额的30%;规模发卡企业,要交纳充值余额的20%。向保险公司投保的比例不低于40%。一旦发卡备案企业出现问题,政府、银行、保险公司等部门就可以“捆绑”住这些保证金,尽可能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这套“紧箍咒”,对于那些游离在发卡备案范围外的企业,则毫无办法。“根据相关法规,到商务部门备案的要求是法人企业,如果是个体工商户之类的,不在我们的监管范围内。”省商务厅市场秩序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另外,像“玛花纤体”这样总部在上海的跨省企业,即使已在上海商务部门登记备案的,一旦跑到外省发卡,浙江当地的商务部门还是无法监管。
对于大量发卡的美容美发店,游离在监管之外,胡乱发卡,造成消费者退卡无门,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也表示无奈:“又不能说它们‘违法’,又不能说它们‘违规’,这里存在法规的漏洞。”
学者和律师:
预付式消费,更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行为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李义超告诉记者,预付式消费模式,从商家角度来讲,是一种融资或集资行为;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不仅是一个消费行为,更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行为。“商家吸纳了大量的会员费用后,用这个资金去干什么,是去做本业,还是去炒股票、做房产……消费者并不知道。一旦商家的投资失败乃至关门或跑路后,消费者预付的会员费就无处兑现,这就存在一个风险的问题。”
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孔建祥律师认为,预付卡的发行是一种对发卡单位信任的金融行为,是基于商业信誉产生的,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有时吸存行为和促销手段是分不清的。
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律师兰艳霞认为,办理预付卡后,如发卡企业关门,消费者可立即向消协、工商、商务等部门进行投诉;也可以立即持发卡协议、充值凭据、所持预付卡等材料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法院进行财产保全;如发卡企业及其负责人涉及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消费者也可以向公安部门报案。
记者了解到,1月3日至20日,杭州市商贸综合监察中心派出执法人员,对全市已备案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发卡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截至目前,共现场检查重点发卡商贸企业12家,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不符合相关制度要求的发卡行为,已要求企业整改。
时尚品牌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掌握每日最新资讯
编辑:alusha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