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资讯正文

“买一善一”模式破解捐鞋难

捐赠者在天猫上每购买一双361公益专款鞋,361就以该消费者的名义同步向一位贫困小学生捐出一双尺码适合的鞋子,并将系统匹配的受助学生的联络地址、鞋子尺码等信息发到消费者的手机上,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站输入购买单号实时查询爱心鞋配送过程的状态,在鞋子送达孩子手中后,消费者还会收到受助孩子寄出的回音卡片。

  日前,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的《贫困地区小学生缺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贫困地区仍存在大量儿童缺鞋穿的现象。

  而国内的捐赠往往不问所需,不做调研,继而出现了捐赠物品浪费及分配不公等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买一善一”公益项目今日正式启动。


  捐赠人实时获取信息

  为了更加公开透明,项目采取了捐助者的实名制,并通过互联网建立起一对一的关联和监督。

  和大多数“不问所需,有啥捐啥”的一次性企业慈善行为相比,361选择了最复杂的捐赠模式。

  捐赠者在天猫上每购买一双361公益专款鞋,361就以该消费者的名义同步向一位贫困小学生捐出一双尺码适合的鞋子,并将系统匹配的受助学生的联络地址、鞋子尺码等信息发到消费者的手机上,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站输入购买单号实时查询爱心鞋配送过程的状态,在鞋子送达孩子手中后,消费者还会收到受助孩子寄出的回音卡片。

  之所以选择线上售卖,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丁伍号说,网上消费数据可以实时抓取,每个消费者都会登记自己的地址、电话,是具有真实信息的个体。“我们可以实时通过短信等方式通知本人保证买的数量和捐的数量要一致。”丁伍号说。

  作为此次活动的技术支持方中国雅虎,其全国销售总监刘曦春称项目为“迷人的公益设计”。

  刘曦春认为,为了更加公开透明,项目采取了捐助者的实名制,并通过互联网建立起一对一的关联和监督,而且任何一对一的客户终端都可以成为购买和捐赠的途径,公众参与起来很方便。

  所捐赠鞋子的舒适、耐耗成了设计师们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前期对学生上下学路况的调研,361成立了设计团队进行公益鞋及童鞋的研发,并将这款鞋设计成独一无二的爱心鞋。

  设计师们在设计中发现,城市里的道路平坦,适于轻便的鞋子;而山区的孩子们面临的是崎岖、泥泞的危险路况,他们需要抓地力强、保护脚踝的鞋子,于是,他们将两款鞋按需设计。

  鞋子设计好后,丁伍号和设计师们让自己的孩子先试穿童鞋,并把试用体验反馈给设计师。“如果磨脚,你就继续改进!”丁伍号命令。

  此外,为了显示出鞋的公益属性,设计师们在成人款公益鞋后跟处加了二维码,只要用手机一扫,就会直接进到“买一善一”的支付页面,也可以选购一双爱心鞋。“每一双鞋都是一个代码,可以推荐给你身边的人,这就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我们希望这双鞋不仅仅代表一个商品,也是一个爱心的铭记。”丁伍号说。

  教师自制测量工具采集鞋码

  得知孩子们要有新鞋穿,这让10岁前都在光脚的吉克布洗很兴奋,她连夜制作了量鞋工具在一块木板上刻上尺度。

  孩子的成长和磨损程度都决定了鞋子是易耗品。

  “我们不仅需要孩子的名字,更需要具体、准确、最新的尺码信息。”361提出了想法,扶贫基金会接下了这个艰巨的工作。

  包含鞋码这样具体信息的数据库,扶贫基金会还从未有过。

  2012年底,扶贫基金会给各项目县的教育局或扶贫办发文件,要求上报受助学校名单,再由每个学校负责项目的老师去收集孩子的姓名和鞋码,各县进行核实汇总后,上报至扶贫基金会,经过专人再核实后,录入数据库。

  35岁的四川美姑县教育局的吉克布洗就是接到采集信息任务的老师之一,她被要求收集美姑县一万余名缺鞋学生的鞋码信息,而时间仅有4天。

  得知孩子们要有新鞋穿,这让10岁前都在光脚的吉克布洗很兴奋,她连夜制作了量鞋工具在一块木板上刻上尺度,并将这个工具的制作和测量方法告诉各个受助学校的负责老师。

  但她不放心,她决定亲自量。

  由于学校基本在山上,主要靠行走。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后,吉克布洗来到山上的一所乡村小学。

  刚把工具放在地上,孩子们就排起了长队,轮流踩上去进行测量,吉克布洗和学校老师蹲在地上一一记录下每个孩子的测量数据。

  两天,她测量了800多个孩子。

  考虑到周期和生长因素,测量的时候会偏大一些。“我们一般都适当加了0.5左右”,吉克布洗说。

  四天后,美姑县62所学校10404名学生的鞋码信息准时提交到扶贫基金会的数据库里。

  拿到数据后,扶贫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要再打电话进行核实。

  “确定所有信息没问题后,我们会导入到数据库系统里。”扶贫基金会项目处长冉力省说。

  目前,扶贫基金会已前期收集到四川、贵州的五个县近五万名小学生的信息,并采取“整校覆盖”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有鞋穿。

  从销售到送达“扶贫”全程监督

  由于山路曲折,交通极为不便,拖拉机、摩托车甚至马、骡子、板车都成为他们的运送工具。

  据冉力省介绍,在物资配送上,扶贫基金会有两个原则:如果一个月内捐赠到一万,比如两天就够了,我们就立刻发放;如果一个月才捐了5000元,我们就先发放5000元,另外5000元下个月捐够了再发。

  每当鞋子捐赠达到一个县的需求量后,361将整体配送到项目县,再由各个学校老师来领取并运回学校。

  由于山路曲折,交通极为不便,拖拉机、摩托车甚至马、骡子、板车都成为他们的运送工具。

  受捐赠进度、配送周期等情况的影响,孩子的信息会存在变化。

  扶贫基金会和361制订了相应的协调机制。

  如果一个县的捐赠到六七月份还没结束,就意味着发放可能要到八九月份,那时候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离校,将暂停对六年级学生的捐赠。对于转校新生,在配鞋时会按该县各鞋码比率多配送百分之一的鞋子,以保证转来的学生也能拿到鞋子。

  除此之外,冉力省说,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每一步都有扶贫基金会的监督。

  在销售环节,基金会要求企业每天上报鞋子的销售数据。

  在捐赠环节,他们要求企业提供每个捐赠人的具体信息。

  在物流配送环节,会采取抽查的方式检查鞋子的情况,如果鞋子存在质量或者鞋码偏差的问题,会要求企业重新调整补充。

  在物资发放环节,也将对负责项目的老师进行培训,基金会会对学校进行电话抽查、拍照、录像、微博直播等进行监督。

  在最终的信息反馈环节,由于怕当地小学生不会写太多汉字,扶贫基金会将捐赠人和受助学生的地址打印在回音卡上,回音卡随鞋子一同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收到后,在回音卡上写字或者画画等,再寄回给捐赠人。

  尽管中国邮政只有70%左右的递达率,但扶贫基金会仍努力让每个孩子填写卡片。

  创新消费型公益模式

  以前的企业捐赠和消费者没有太大关联,只是单纯的捐赠行为。而这个公益项目用市场化的手段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个被称为“消费性模式”的公益项目运用市场化的手段解决了“供方”、“需方”的信息和物资相匹配的问题。

  冉力省坦言,以前的企业捐赠和消费者没有太大关联,只是单纯的捐赠行为。这次消费者不仅知道361°所作的公益行动,而361°也把这样的捐赠荣誉赋予给了消费者,以捐赠者的名义和学生结对互动。

  但这也不同于其他的公益营销,针对有人质疑企业借公益之名行销售之实,冉力省表示,有的企业卖出一个产品,捐利润的几毛钱或者几块钱,总体是赚钱的。而361是直接捐赠一双鞋,而两双鞋的成本总和可能超出了消费者购买的一双鞋的成本,企业更多地承担了公益行为。从基金会角度而言,希望公益项目做大的同时,企业自身可得到好的发展,就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支持他的善举。

  丁伍号的想法很简单,让缺鞋的孩子都穿上鞋。

  丁伍号说,“项目讨论的过程中,曾经有人问我会不会亏损,我只能说,这是我们企业的"公益心",企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支持公益事业,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消费不止,捐赠不止。”

 


时尚品牌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掌握每日最新资讯

作者/来源:李晋 京华时报
编辑:Henry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