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资讯正文

ELand:想从商场三四层走下来 与CK、Coach做邻居

E·Land试图从商场的三四楼走下来——这些收购来的品牌是它们的机会。“将来我们开店,一定要开在1楼。”梁逸说,“比方我们即将开的新店就位于CK、Coach这些店的旁边。”
      这个卖欧美风时装的韩国集团,在一系列收购后,开始经营起高端品牌来。

      E·Land目前销量最大的主要品牌Teenie Weenie。它代表了这家韩国集团一直以来的市场策略:在漂亮的橱窗里营造出欧美风格的时装。

  “高端品牌这部分,我们就把总部设在中国上海。”E·Land集团中国国际事业部亚太区总经理梁逸说,“别人都把总部设在中国香港或者其他地方。不,我们也不放在韩国,要放在中国。”

  2011年5月,E·Land与Kate Spade——一个以生产手袋和女装而走红的纽约时尚品牌——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Kate Spade China。共同成立的合资企业Kate Spade China成为E·Land参与国际品牌经营的开始。

  到2012年,上海Mandarina Duck港汇广场开张前,这家公司已经收购了7个欧洲的二线奢侈品牌。这个全新的部门,在E·Land被称为“时尚名品”。收购,是它进入高端品牌市场最直接,也是最好的办法。“中国消费者需要拥有传承故事和更具原创性的品牌,但我们不会自己发展名品,而是选择全球收购。”梁逸说。

  45岁的梁逸2001年从韩国来到上海,是E·Land集团在上海设立了中国总部之后最早的韩国管理者之一。此前,他一直在管理E·Land集团进入中国的25个休闲子品牌,共3000家门店。那时候,他只有34岁,还不会讲中文。“我每天都在门店和营业员们在一起,一起开门、关门,一起盘点……当时中国市场的全部营业员都是我面试的,每一个都是。”

  2010年,E·Land在中国的营收约42.87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第二大的女装公司。到了2011年末,这个数字增长到了56亿元人民币。其中,Teenie Weenie和E·Land两个品牌在总营收中占去了64.6%。

  这家从1980年代韩国街边小铺开始发展,经营欧美风格时装的韩国公司,最初来到中国的时候并不算顺利。1996年,E·Land在上海开了第一家E·Land品牌的专卖店。当时大街上流行的更多的是Esprit、佐丹奴等休闲风格的品牌。和它们相比,E·Land目标人群相似,但价格太贵了,因此销量并不好。

  “后来我们逐渐改变策略,为E·Land塑造一个‘优质’的形象,让它的价位可以和品牌印象匹配。”E·Land中国香港资金本部课长崔炳哲对记者说。这种形象从店内设计和橱窗布置开始。宋亨行在成为独立设计师之前,是北京地区Scotfield男装专卖店的店面陈列员。“舍得花钱”是宋亨行在回忆这段工作经历时的一个评价。“Scotfield里头拿来装饰的是真的原版英文书。陈列的小提琴也是真的能拉的小提琴。这些细节都不是道具。”为了保持新鲜,陈列模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换。E·Land在北京师范大学附近租了一个仓库,里面堆满了这些成色仍然很新却被淘汰的装饰物和陈列模特。这种被E·Land称为“店内营销和品牌建设(in-store marketing and branding)”的策略替代了绝大部分的广告投放。

    E·Land集团中国国际事业部亚太区总经理梁逸,在经营了时尚品牌11年后,他开始尝试去研究一个新市场。

      和当时其它时尚品牌相比,这种方式能够使得顾客对于品牌的认知更为直观,提高了E·Land的实际销售,而且它们还为中国市场设计特定款式。

  这件事情由在韩国的150名服装设计师来完成。为此,E·Land中国定期安排专门的摄影师到上海的大街上去拍数千张照片,并上传到数据库中。身在韩国的设计师则从中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变化。有时候,“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但流行的就是这样。”崔炳哲说。

  这3年中,E·Land中国的增长率都在40%以上,进入中国的子品牌也迅速增加到11个。崔炳哲认为,设立这么多子品牌的原因在于,服装公司实行多品牌策略有一个最简单直接的理由,就是分散风险。一旦人们不喜欢某一个子品牌的风格,还有另外的可选。“E·Land是从穿着场合来区分的。如果是休闲的普通生活,你可以去买Teenie Weenie,如果是上班族,你可以买Scotfield。”他说。所有的品牌,除了代工可能在同一个工厂之外,每个子品牌在市场营销、设计和商业策划上都是独立运作的。

  但那时众多的快时尚品牌还没有,或者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那些现在购买快时尚品牌的年轻人,当时也是E·Land的顾客,现在他们减少了光顾E·Land的频率。这是发生在世界每一个地方的相似的故事:快时尚迅速扩张,它们很快就成为了E·Land以及其它针对年轻市场的品牌的对手。

  Zara、H&M以及优衣库、Gap等把门店开在北京王府井、上海淮海路等商业中心,在那些新的Shopping Mall里,它们也总是能得到最好的楼层:1楼、2楼。

  这使得E·Land除了两个主品牌外,其它品牌都增长缓慢。2007年进入中国的女装品牌Teresia,是E·Land第一次尝试高端时装。但5年后,它所占的销售收入比例远远不到集团总收入的1%。

  就像当初E·Land抢走Esprit、佐丹奴的顾客们一样,快时尚也在占领它们原来的市场。现在,梁逸把它们称为“老品牌”。

  在韩国本土,这家公司也发生了变化。通过收购,E·Land集团已经从一家单纯的服装公司变成为横跨时装、零售百货、餐饮酒店和房地产开发等数个领域的综合性公司。除了拥有110个自有和代理的服装品牌,还有77家百货公司和超市,其中包括2006年收购的家乐福韩国分公司所拥有的门店。

  但时装这部分,“韩国的市场很有限,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已经很小了。”崔炳哲说。梁逸也认为,中国市场的机会,是它们把名品的全球总部放在上海的原因。“生产也将会在中国,”他说,“这些品牌的意大利总部会选择原料和设计,这并不会影响质量。那些奢侈品牌不也在这样做么?”

  奢侈品集团们,无论是LVMH还是PPR,都是从收购开始进入奢侈品市场。现在,它们仍然在全球寻找可以收购的品牌,只不过,对象集中在利润率更高的奢侈品牌——2011年,PPR收购了意大利男装品牌Brioni和手表制造商Sowind Group51%的股份。梁逸的目标则是价格在2000元人民币以上的“时尚名品”——那些目前还不会成为奢侈品集团主要购买目标的品牌。

  在E·Land位于上海的国际品牌事业部,负责收购的团队很少出现在办公室里。“他们经常出差去美国和欧洲谈全球收购的事,现在出差已经两个星期了吧。”梁逸说。被收购的品牌最多来自意大利,E·Land集团保留原来的设计团队,也没有更换原有的领导层。集团只是对这些品牌的财务进行统一的管理,梁逸负责它们的海外市场——在现阶段,主要是中国市场。在这些品牌中,有户外运动品牌Belfe,也有手袋箱包品牌Mandarina Duck和Coccinelle。它们都将于2013年在上海正式开张。

  E·Land试图从商场的三四楼走下来——这些收购来的品牌是它们的机会。“将来我们开店,一定要开在1楼。”梁逸说,“比方我们即将开的新店就位于CK(拓展选址信息)、Coach这些店的旁边。”

  PVH集团,全球第四大服装零售集团,刚刚以29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CK的收购,并将在中国市场加大投入,继续扩张;而Lee的母公司VF集团于9月在上海举行的投资人会议上,也提出争取在2017年将亚太地区总收入提高至20亿美元的计划。快时尚也没傻等着。11月,H&M的高端品牌COS(Collection of Style)在中国第一家门店开业。

  这是一个寄托了所有服装零售公司的增长预期的市场。据市场调查机构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服装市场规模同比增加15%,达到4600亿元人民币,这家公司预测,5年后,中国占全球服装市场的比重将上升至30%。

  梁逸必须要在商场的1楼找到自己的位置。过去的经验不管用了。他开始把自己打扮得时髦,去接触那些在他看来将来会成为自己客户的人群——一个年龄层相对更高,收入也更多的人群。他觉得自己得知道这些人在想什么,用什么,喜欢什么。

  现在,梁逸得学会这些——11年前,他的对手是中国品牌,现在则是几大奢侈品集团的二线、三线品牌以及越来越多进入中国市场的独立品牌。仅仅用例如“Coccinelle是意大利皇室使用的品牌”的说法,已经不够了。他的解决办法是,让自己的门店与CK、Coach紧紧挨着——至少第一步是这样。“我们当然很希望每一个品牌都发展到Gucci或者LV那样,但那是我的希望。现在来说,”梁逸说,“我们要把门店都开起来。”

  目前,Mandarina Duck已经在上海、武汉开店。但它位于上海港汇广场的门店仍然位于3楼——离那个1楼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



时尚品牌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掌握每日最新资讯

作者/来源:许悦 杨晓宇/第一财经周刊
编辑:alushazi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