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资讯正文

温商接轨“四度”大上海

如今上海已发展成为一个闪耀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并致力于在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如今,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已经成了汶上的聚集地。几乎每一个成功的上海温商都可以在制度、高度、速度和风度等四个方面,找到成功“接轨”的痕迹。

 



“品牌温州全国行”潘佩聪的南青集装箱班轮有限公司接受采访

  上海——又称“上海滩”。中国第一大城市,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经济、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上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和最大的工业基地。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上海也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并成功举办2010年世博会。

  如今上海已发展成为一个闪耀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并致力于在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据2011年的数据,上海面积6340.5平方公里,人口2347.46万,生产总值19195.6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82560元。



报喜鸟董事长吴志泽

  上海是温商集聚地。据上海温州商会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生活在上海的温州人有28万多,所办企业3万多家,固定资产投资3000多亿元人民币。上海市百强民营企业中,会员企业占了16席,年销售额十亿元以上的会员企业有二百多家,年销售额五十亿元以上的有十多家。参加商会的两千多家会员单位大部分都是骨干企业,行业覆盖金融、投资、教育、房地产、服装、制鞋、电器、机械制造、印刷、市场、贸易等领域。

  几乎每一个成功的上海温商,谈及自身融入上海的经历,似乎都可以在制度、高度、速度和风度等四个方面,找到“接轨”的痕迹。

  他们走进了大上海,大上海的制度改变了温商,大上海的高度成就了温商,大上海的速度与风度感染着温商。接轨“四度”上海,温商逐步融入其中。“品牌温州全国行”记者试图从这四个角度,宏观地总结温商创办的3万多家企业,如何接轨融入“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的上海滩。

  制度办事成本高效率慢

  到上海,几乎每一个温商都不得不说“制度”二字:全员保险、全开发票,办事不找熟人,只按流程……

  初入上海,有温商称,成本太高了,高了许多。正泰算了一笔账,他们拿上海与嘉兴两地的厂房相比,仅五险一金,上海一年一个普通员工的成本便要增加1.4万元。最低工资、加班工资也跟着水涨船高。据称,一家企业到上海建厂房,仅建厂成本,就比温州高出50%。“在上海,找熟人办事,完全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到机关单位办事,他只告诉你流程、时间,一切按制度办事。”

  可是按制度办事之后,他们才发现这里面的便捷。美国通用公司到一开电气验厂,一次性通过。一开电气说,如果是乐清的工厂,根本没有可能做到一次性通过。在温州习惯了办事找熟人,到上海以后,许多温商发现,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腾出来用心经营企业,更多地去学习,去陪伴家人。



大资源董事长周荣曼展示公司新蓝图

  高度优势汇聚各路人才

  以国际大都市为目标的上海,在城市品牌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落户上海的温商,看中的也正是上海的人才、技术、金融等方面的“高度”优势。在国内,上海代表市场的制高点。

  一位阀门企业老板说,若干年前,在一些工程招标中,一些部门甚至直接提出要求:必须用上海品牌的阀门。在鞋、服等大众消费品领域更是如此,上海便可直接代表时尚与品位,甚至在温州本土,一些法律、投资、咨询等中介机构,往往是要先在上海注册一家“壳总部”,而后将温州实质上的总部改为分公司或办事处,因为这样更能得到客户的认可。奔腾宣称“来自上海的小家电”,以及飞科落户上海,看中的正是上海的“高度”诱惑。

  松江温州商会会长李国祥独资打造了松江第一高楼双高商务广场,暗示了温商融入大上海的拼搏心态。

  上海温商加快发展步伐

  2002年,“正大广场”是陆家嘴唯一的购物广场,但连续两年门庭冷落,一度被外界传言无法经营。而今,这里已经有了三个大型购物广场,正大广场早已成了人们习惯购物的老地方了。当时的金茂大厦作为第一高楼,而今已退居二位,甚至很快便要退居三位……走进大上海,那种速度,会让人血脉贲张。在这种速度的感染下,温商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

  抢滩上海的十多年时间内,凯泉泵业年销售额增长了300倍,从当初的1000万元飙升到去年的30多亿元,早已登上了中国泵业的龙头宝座,并成为中国泵业跻身世界著名品牌的风向标。鸿宝企业董事长胡万良说,当初在嘉定选址的时候,一看都还是农田。政府说,一个月后再过来看。一个月后过来一看,路都修好了。

  关于上海“速度”,温商周星增创办建桥学院的经历很有说服力。1999年7月,周星增准备买地办学,2000年9月,上海建桥学院迎来了第一批新生,共1352人。建桥学院当年建成,当年招生,上海文汇报总编助理缪克构称之为“温州精神和上海速度相融合的奇迹”。

  政府风度注重规范服务

  森马一年有8次订货会,每次订货会接待的客户不下2000人。每次订货会,森马没有跟任何部门打招呼,但每一次订货会交警部门会主动增加几十人的警力,维持秩序。政府与企业之间,有很多交集,却又没有交集,他们宛如“君子之交淡如水”。正泰落户松江,目标选址上原来有28个大大小小的池塘,为了填平这些池塘,三个月时间当地政府就花了1800万元。

  对个人而言,强者示弱,是大爱的境界;对政府来说,注重规范和服务,体现的是城市风度。

  森马将全新布局大上海

  去年,森马服饰位于上海闵行区总投资5亿元,占地9.4万平方米的智能化综合园区正式投入使用。由此,也正式拉开了森马服饰上市后一个全新布局的序幕。



记者和森马公司董事长邱光和在森马行政大楼前合影

  记者就简单参观了僧吗公司新园区,“时尚”是最直观的感觉。15层的办公区一楼,是品牌展示厅,在这里灯光、色彩、模型,以及高科技元素大量地运用,让整个展示厅,宛如走进一个个不同的影视场景。在办公区不远处,是一幢独立的秀场舞台,可以举行容纳2000多人的订货会,每年8次订货会,就是在这里完成。

  走进森马园区的立体仓库,只能用“震撼”二字来形容:16个巷道,每个深100米,高24米。40000个托盘,全部电脑控制,只需要三四个人操控。

  效率如何?森马事业部物流系统总监王雷给记者做了一个简洁明了的描述与对比:在夏装需要95%以上拆箱分解的情况下(注:拆箱分解比例越高,发货速度越慢),100多人一天能发30多万件货。而目前行业内,效率很高的一些运动服老大,一天发货40万件货,大约需要400人。

  据王雷介绍,立体仓库的管理最主要考验的是后台软件流程、管控的能力,目前,公司在这个软件系统上投入非常大的资金。立体仓库相当于把仓库也变成流水线运行。

  “2012年,是森马大革命的一年。”邱光和说,当前随着终端店铺成本不断上涨,一大批像森马这样以开专卖店为主的终端品牌面临着诸多挑战。此时,“革命”迫在眉睫。

  而森马的革命,早已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一个全新布局的蓝图逐步展开:渠道创新、模式革命、产业并购、产品创新、团队优化储备……不能更多透露商业秘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够看到森马的变化。

  邱光和表示,“整合”就是当前服装业最大的创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整合最优势资源,是未来成功的根本。而这种整合,便需要团队、资本、品牌等一系列的支撑。上市后,森马成为了国内服装行业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公司的现金流充沛,无银行贷款,账面现金高达50多亿元,而且能够借助资本市场的平台,以较低成本募集到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需资金,这为森马整合最优势资源提供了强力后盾。邱光和对森马接下来的布局充满信心。

  据悉,目前在全国有430多家实力供应商,专业生产“森马”服饰和“巴拉巴拉”品牌系列童装。森马和巴拉巴拉两大品牌每年设计10000多款产品,在全国的零售终端达7500多个。2011年实现终端零售收入约130亿元,实现营业利润超过12亿元,缴纳税金超过9亿元。


时尚品牌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掌握每日最新资讯

作者/来源:温州商报www.chinasspp.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