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品牌拼出转型路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统计
晋江如今已有24个中国名牌、99个中国驰名商标和14个区域品牌;38家企业参与制定47项国家标准和7项国际标准;被称为全国县级城市“品牌第一市”。且2008年,晋江工业总产值为1300多亿元,超亿元企业200余家;而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至2011年底这两个数字分别变为2753亿元和432家,双双翻倍
5月31日,记者走进这家坐落在福建省晋江市深沪镇的企业——大力亚
走进厂区,一片约150亩的空地上,一座新工厂正在兴建。“这是我们的新厂,投了8000万元,明年竣工。厂房有2万平方米,新增服装、袜子、羽绒服生产车间各一个。还盖了幢1.8万平方米的员工宿舍。”公司董事长吕自力介绍。
很难相信,这家有3000多名工人、颇具规模的企业1999年才创办。而更出乎意料的是,吕自力要“自立”了,准备自己做品牌。此前,大力亚一直做代工,“就是贴牌。”吕自力并不讳言“贴牌”二字。
吕自力告诉记者,其实大力亚自2000年起就与“七匹狼”结成代工合作关系。“当时正是晋江各种品牌诞生初期,在品牌推广和营销建设上投资很大。开一个专销店至少要两三百万元。现在凡是有自己品牌的企业,都有千店以上规模,基本上是一县一城一店。”
吕自力专注做“贴牌”,专注于自身建设。他专门聘请了国际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等,给企业做规划,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团队,确立了管理和生产的标准化体系,把企业基础夯实,一批本地知名企业纷纷和他建立代工合作关系。
闽南人有句话:胆小骑猫骑兔,胆大骑龙骑虎。正当众多名企纷纷诚邀大力亚“入伙”时,吕自力要“骑龙骑虎”了:重新起步,创自己的品牌!
吕自力说,他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入行的,此前晋江很多民企靠着为国外名企贴牌生产,戴上“洋帽子”,税收有优惠,市场不愁销,而金融危机让他们认清了代工的另一面:没有品牌的企业,赚最微薄的加工费,难逃被人甩出局的命运。
“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就没有自己的灵魂。”“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如今已是国内最大运动品牌厂商——安踏集团的当家人丁世忠,当年血气方刚的放言,正是今天众多晋江企业决定做品牌拼转型的共同心声。据了解,晋江品牌企业在全国已建立了27万个产品直销店。
小小一个晋江市,为何能创造出99个中国驰名商标、24个中国名牌产品和14个区域品牌,成为全国县级城市“品牌第一市”?大力亚的故事或许可以让我们窥见其中一斑。当记者走进晋江那些著名企业,才发信其实我们能窥见更多,得到更多启示。
在安踏集团的运动科学实验室,记者跑步通过一条跑道。两侧的足底压力测试仪、足底扫描仪、高速摄影等系列设备,真实完整地记录和模拟了记者的脚部运动形态。几分钟后,通过电脑分析,一份详细数据记录报告清晰呈现。“根据这组数据,我们就可以专门针对你个人特征,按脚制鞋。”实验室副经理阮果说。
这是2005年安踏斥资3000多万元率先在国内建立的第一间运动科学实验室。时至今日,实验室贡献了超过40项国家级专利技术。2009年12月,这个实验室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凭着不断创新,安踏运动鞋市场占有率,已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
在许多人印象里,服装鞋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创新,正让劳动密集型变身为技术密集型。事实上,依靠科技创新、升级转型,晋江把不起眼的民生实体经济做得风生水起。至今,全市已有66家高新技术企业和38家上市公司。另外还有38家企业参与制定47项国家标准和7项国际标准。去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
“立足实体,扎根实体,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品牌,这是‘晋江经验'的核心之一,也是晋江成功战胜每一次危机的法宝。”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说。
“事实上,我们觉得每次危机对我们来说更是重要的发展机遇。2009年被称为危机之年。2008年晋江市的工业总产值为1300多亿元,超亿元企业有200余家。而至去年底,这两个数字已分别变为2753亿元和432家,双双翻倍。”
茫茫夜色中,整个晋江一片灯火通明。从晋江市委旧办公楼望出去,一座座塔吊鳞次栉比,全市立着1200多座塔吊。
陈荣法告诉我们,晋江企业家被称为“睡不着觉的人”,而这座城市也是一处不眠不息的地方。打开我们的采访本,上面记着这样一组数字:2008年晋江的本土企业总数为9000多家,到去年底,已增至1.6万多家。
时尚品牌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掌握每日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