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olo Federico陈钱康欧美打拼传奇:18岁在巴黎赚到100万法郎
近日,“2012 Paolo Federico春夏服装新品发布会”在杭州举行,吸引来众多采购商的眼球,“谋女郎”董洁亮相会场。该品牌的创立者就是温商陈钱康,一位有着许多传奇故事的人物。18岁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把犹太人“逐出”巴黎庙街、美国浙江温州工商总会最年轻的会长……然而,他自己却觉得似乎挺平常。
2012 Paolo Federico春夏服装新品发布
打拼欧美“小英雄”
找到陈钱康的时候,他正在会议室排成四排的衣架上一件件地挑选时尚女装。这些服装刚刚由设计师的一纸手稿变成制衣厂新鲜出炉的当季样品,并在今天发布。如同20多年前刚开始在法国创业时一样,陈钱康仔细地比对着面料、式样。
其实,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20岁刚出头的陈钱康就已经在巴黎市中心第三区的庙街扬名,年纪轻轻的他,独自撑起家里的皮具工厂,谈生意、接订单、做生意的魄力一点都不比经验丰富的前辈差。
陈钱康回忆,那时的庙街是犹太人的天下,“不过犹太人每天工作8小时,我们就工作13个小时,这样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但加工时间短、价格低,还能按时按量保质完成。”
就这样,以陈钱康为代表的温州人从生产加工起步逐步抢占了批发市场,又涉足零售业,把犹太人“逐出”庙街的皮革行业。很快,才18岁的陈钱康,就已经拥有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法郎,被称为了“庙街小英雄”。
也许是身上有着温州人不服输、爱折腾的天性,1991年,21岁的陈钱康带着5万法郎只身赴美,离开了在法国势力庞大的亲戚团,开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白天、晚上在学校恶补英语,中午坐两个多钟头的车赶到制衣厂打工,学习在美国怎样接单、在哪里买设备等等。”陈钱康记忆犹新。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年,陈钱康终于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市中心开出了自己在美国的第一家制衣厂。
在纽约站住脚跟之后,陈钱康又想到了皮革业。1994年,他成立了FRED’S公司,并设立深圳工厂、香港公司,专门生产皮革产品,自行进行工艺设计、生产规划和进出口批发。由于产品款式新颖、品质优良,很受市场欢迎。
“如果说能吃苦是海外中国人的共同特征,那温州人的特性还有胆子大,肯冒更大的风险,多少钱都敢投进去。”陈钱康这样总结自己的“创业经”。
不过,陈钱康也“跌倒”过。2002年,美国兴起电子商务的热潮,陈钱康也尝试着在纽约创建了一个叫做COPOST的B2B网站。这一尝试让他亏了200万元人民币,但也让他看清了自己的方向:不能盲目投入看起来热热闹闹的领域,应该始终坚守在自己最熟悉的行业。
回乡创业新浙商
在陈钱康看来,创业成功的秘诀似乎就这样简单,在耳濡目染中有了做生意的天分,再加上勤奋,以及不断地挑战自己。
杭州桐庐,一个投资1亿元、占地200亩的综合性生产园区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包括服装、鞋子、手袋、人造革以及软件开发等五个方面的研发和生产。这是陈钱康为自己选择创业的另一个新起点。将发展重点全面从纽约移回老家浙江,使他加入了不断扩容中的浙商回乡队伍中。
早在中国加入WTO之后,陈钱康就已经将敏锐地把投资目光放回了国内。他说,“尽管美国拥有很好的竞争环境,但华人要想在那里建立自己的一个品牌却要比美国人难上不知多少倍。而且仍有一种歧视。”
原来,在服装皮具行业,大部分的市场都被美国当地的大公司垄断,而这些大公司的采购员又几乎都是犹太人。除非打通犹太人的这层关系,否则产品很难进入大公司,像陈钱康的制衣厂这样小规模的生产商,仅仅只能在当地维持生存。
而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后中美之间贸易往来的频繁和深入,陈钱康发现,美国客人越来越“精明”了,“大企业慢慢地开始绕过中间商,减少一些中间环节,直接和实力强的中国公司合作。”循环被打破了,在当地愿意做衣服的工人越来越少,制衣工厂的工人不断流失;而由于受国内出口商和制造业兴起的挤压,美国制衣工厂的利润越来越少。
在这样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纽约温州人开始选择回国直接设厂,陈钱康也不例外。2002年底,他在国内的第一家皮具工厂在深圳开始运作。
如今,由他在意大利创立,并由意大利设计团队设计的时尚品牌PAOLO FEDERICO 已经在杭州开出了多家门店。他正试图用时尚生活馆的概念,将自己最熟悉的女装及皮具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搭配销售。这样的生活馆,陈钱康计划在5年内将它覆盖全国的大中城市,并且同步把门店开到全球的时尚中心:巴黎、米兰、纽约。
无论是在巴黎,纽约,还是杭州,陈钱康似乎都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始终抱着刚创业时的心态,从头开始。“我的适应能力很强,因为我是一个世界‘温州人’。”陈钱康笑着说。
时尚品牌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掌握每日最新资讯